ciwen release
慈文发布 首页 > > 慈文发布 > 网娱大趴
短剧何时迎来“起飞时刻”?
日期:2020-03-09 16:48:11 浏览次数:
来源:骨朵网络影视 
 
文 │ 星星 晚舟
 
 
短剧的呼声渐渐高了起来。
 
一方面,广电总局“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被不少业内人视为短剧在政策扶持上的利好,另一方面,三大视频平台储备的短剧在数量与类型上都有着明显的增长,于3月2日在爱奇艺独播的《危险的她》便是一例:总计14集,题材为国内少见的女性情感悬疑。
 
\
 
据不完全统计,优爱腾三大平台2020年总计储备10部12集短剧,其中爱奇艺以6部的数目遥遥领先,除开悬疑探案类型的《在劫难逃》《沉默的真相》《十日游戏》《非常目击》等,还包括正午阳光承制的都市剧《我是余欢水》。优酷与腾讯视频则各占两部,题材虽均为悬疑探案类型,但有所细分:腾讯视频的《摩天大楼》为都市女性悬疑剧,优酷的《白色月光》则是都市情感悬疑剧。

\
 
特殊时期催化了线上娱乐的暴增,视频平台的加速奔跑里,内容战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在全面复工依旧晦暗不明的局势下,制作周期短、资金流转快的短剧,理所当然地被业内视为一个必然趋势。“平台需要打内容组合拳,开发短剧一方面可以扩充内容库;另一方面,对于许多公司来说,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下短剧的优势会比较大。”制片人朱先庆告诉骨朵。
 
值得注意的是,在与业内的交流中,不少人坦言,短剧的起飞时刻依旧不甚明晰。事实上短剧模式最早可追溯到2017年,但在声势上始终未成形,“稍微差点气候。”据《不思异:电台》出品人邱其虎透露,去年年底《唐人街探案》激发了一轮短剧的热度,“当时我也在跟不少同行聊关于短剧的内容,因为疫情的缘故,局势又变得不甚明朗。”与此同时,相较于传统的长剧集,业内有关短剧的形态判定也存在模糊地带。朱先庆提出“不是集数短就叫短剧,限集令之后剧集的集数肯定有所收敛,因此在内容形式上,短剧相对于长剧集,是要有所区分的。”
 
\
 
爱梦CEO雷鸣认为,“目前来看短剧其实跟分账剧还有超前点映一样,是平台积极寻找利润增长点的方向。”但至今没有一套稳定市场规律与回报的短剧,显然需要更多的时间摸索规则,其外延形态的模糊,也一定程度上透露出其发展的混乱。
 
看似热闹的短剧市场,只有在稳定输出作品的态势下,创作者与影视公司才能真正愿意加入进这个赛道。“单纯的几部爆款并不能拉动短剧的入口,需要业内足够多的创作者都加入进来,才能成气候。” 邱其虎坦言。
 
 
短剧野蛮生长进行时
 
目前市场上的短剧形态范畴粗略地分为两种:一类是以十几分钟形式进行呈现的精品短视频,是短视频转向影视化与专业的一个方向;另一类则是传统剧集追随政策风向,向美剧模式靠拢,每集内容接近正常剧集的体量,但总集数在12至24集以内、整体体量较小。
 
特殊时期的催化下,长短视频陷入混战。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段子剧”与“单元剧”野蛮生长,长视频平台布局短视频这一步也显得顺理成章。邱其虎分析道,“目前观影端大多数已经从电脑端变成了手机端或者说ipad端,整个观看习惯的转变也迫使长视频平台直面抖音、快手这类短视频竞争对手,同时也就需要更加短平快与精致小巧的内容,来做差异化竞争。” 
 
\
 
但由于短视频平台与长视频平台,在内容生产上截然不同的制作思路,长视频平台的短内容里虽有诸如像《不思异:电台》《我在未来等你》等口碑评分上佳的短剧集,但总体来看,短剧的声量更像是“雷声大、雨点小”,许多视频网站上的短剧依然没有豆瓣评分。
 
随着“限集令”的正式确定、传统剧集向短的趋势里,短剧的内容标准也相应引发了一些讨论。“集数作为短剧的一个标准,是有失偏驳的。”不少人在交流中对于短剧的认知都各有差别,而作为其参照物的美剧也在不停的进化中。雷鸣告诉骨朵,Netflix、HBO、Disney+、乃至有望今年入场的apple,在其内容储备中,一季12集的数量已经不能称之为短剧,近两年在Netflix平台上,不少以6集为单位的剧集都在播出。
 
\
 
反观到国内,短剧的生态依然处在野蛮生长期,不断有新的短内容形态被制造出来,由此也就形成了短剧范畴的模糊。作为新兴产物,目前仍未有对于其在剧集时长、剧集数量上的区别定论。朱先庆提出,短剧的内容、结构、形式、人设,包括剧情推进的方法,剧情结构,每集打点,都需同长剧都有着明显的划分。但就目前多种多样短剧生态来看,似乎很难从中提取恒定的标准。
 
唯一可以确定的,短内容由于自身具备的碎片化与社交属性,无论是剧集的“短剧化”,还是短视频探索影视化,都是风口上的创作方向。对于急迫需要内容创新、趋避同质化的视频平台而言,短剧成为了视频平台必须要走的一步棋。
 
 
虚假繁荣里短剧的桎梏
 
“我所知道的短剧基本都是由平台主动要求,主要还是因为投资回报利润偏低与相对的综合风险比较大。”雷鸣告诉骨朵。
 
事实上,早在2018年中国网络剧发展高峰论坛上,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就提出打造短剧集时代。短剧模式的雏形来源于美剧,背后的商业逻辑是“通过强剧情的精品,驱动会员付费。”同时据相关人士透露,优酷也曾在2018年考虑过“推动几十万一分钟成本的、类似于院线电影级别的短剧”。
 
\
 
平台积极探索短剧的逻辑似乎十分清晰,效仿Netflix,通过优质内容吸引会员不断为内容买单。让短剧助推大范围付费时代的到来。需要看到的是,随着爱奇艺与腾讯视频会员破亿,会员增速变缓已然是不争的事实,外部竞争加剧,短视频平台入局抢占用户线上娱乐时间,进一步压缩长视频平台的盈利空间。为了刺激会员付费,超前点播也好、加强短剧也罢,都是将盈利逻辑指向C端的内容付费。
 
付费习惯的培养也有数据见证:2019年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营收连续三个季度超过广告营收,根据QuestMobile数据,2019年用户付费市场规模已破千亿,网络视频用户付费市场规模总额最高,预计为514亿。
 
不过蛰伏两年,由于各种原因视频平台的短剧战略并未泛起较大声量。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平台看重短剧来源于它的付费商业逻辑,但或许更多的是对于平台的利好,但对于制作方来说,短剧的吸引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在交流中不少制作方都表示,涉及短剧的研发讨论一直存在,但更多的人仍然报以守望的姿态。尤其短剧这种形态对于题材的创新有要求,因此各公司开发筹备的时长都不甚清晰。“前期的筹备力度并不算大,大家似乎都在探路、都在等。”
 
“集数受限,短剧不赚钱。”这是交流中的高频观点,据一位出品方的负责人坦言,相较于短剧,更愿意签一个长剧。“因为我的承制费高,增值费也收得多,签一个20多集与只签6集,价格自然是不一样的。短剧是周期短,但并不意味着制作上简单,短剧的剧本非常考验编剧的功力,比一般长剧的剧本都要难。相应的创作时间也就更长,因此从公司的整个收入上来看,短剧并不划算。”
 
他打了一个比方,假设以1000万每集做为定价,一个6集的短剧最终价格为6000万,如果按照10%的承制费计算,最终便只有600万,但如果为一个24集的体量,这个数字便翻了好几倍,虽然周期长,但挣的更多,它永远有一个效率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同样在以版权和广告收入为主要盈利模式的当下,短剧在植入广告的空间不足,相应的盈利也不多。因此在现有的盈利模式里,原本策划12集的影视项目到网站评估环节,很容易因为广告导向的模式而拉长集数。邱其虎举例,“网站评估环节里你需要提供5集剧本、12集的故事,包括策划书。这些内容给到广告客户评估后,一般他们会希望将集数拉长,排播时间周期增加,或者加入明星以及IP,这样直接能有广告效应。“
 
这在前几年被热钱涌入的影视市场极为常见:剧集越长,植入广告的空间就越多,盈利越大,70多集的剧集内容成为常态。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单部电视剧平均集数34集,2015年突破40集,而在2017年单部电视剧平均集数就已经接近43集。
 
在传统的盈利模式下,短剧对于制作方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探索方向,而非一套成熟的内容运作机制。对于当前偏保守且趋避风险的影视市场而言,短剧的推进只能落在资金雄厚且有内容多样化需求的平台身上。
 
 
短剧门槛,正在提升
 
因为轻体量与制作周期,短剧的进入门槛称不上高。对于一些年轻的团队、资金相对并不是十分充裕的团队,以及想用一部分资金去试水某一种题材的团队,短剧是一片很好的试验田。不过无法效仿美剧的周播模式,短剧在话题发酵与长尾效应上对比长剧,天然就有劣势,这也意味着出爆款的难度更大。
 
放眼整个剧集市场,从早期的《花千骨》《楚乔传》到去年的《陈情令》《庆余年》,在热度与播放量面前,长剧当仁不让。《东方华尔街》《我们与恶的距离》《心冤》《假如没有遇见你》等短剧作品,虽然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评价,但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热度与口碑同等重要,成为爆款必不可少的因素。
 
\
 
而短剧的“不赚钱”也昭示着这个创新方向的代价也越发昂贵。据了解,曾被广电总局评为“2018年优秀网络剧”《假如没有遇见你》便是一部不赚钱的情怀制作。到了2019年《唐人街探案》中也同样如此,陈思诚也曾公开透露,网剧版《唐人街探案》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了制作上,制作方、演员、工作方都不赚钱,演员预算加起来还不到一千万,均为友情出演。
 
与此同时,2020年的储备短剧里,一个明显趋势是,大制作公司与大演员开始进入短剧这块试验田,可预见的是,头部短剧越发靠拢长剧的制作标准,短剧的门槛也在无形中拉高。“往往越大的公司做越长的剧,越小的公司做越短的剧。但真正会玩的人才,往往集中在大公司手中。”一位制片人表示。
 
这也造成了一个短剧两级分化的奇特现象:要么为平台牵头,要么为小成本的情怀制作。任何一个事物在发展的前期,其创作方式、盈利模式、流通过程都需要在一部部优秀作品的作品中进行尝试、走向完善。如同在当下风头正盛的分账剧市场的行进轨迹一样。16年分账剧出现了一个小的切口,面对一个新兴的模式,大家都不敢轻易尝试,直到第一个敢吃并且吃到螃蟹的人出现,才不断吸引更多的人进入。
 
此刻短剧虽有向好的趋势,但这个爆发点在哪里依然需要等待时机。“政策利好是一方面,短剧的发展在外部的促进中也会迎来小阳春。但要形成长期稳定的趋势,需要市场和时间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