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wen release
慈文发布 首页 > > 慈文发布 > 网娱大趴
国产老年题材剧观察:是“鸡肋”还是下一个“风口”?
日期:2020-05-18 16:12:18 浏览次数:
Vlinkage  4天前
近日有消息传出,已经多年未曾一起出演电视剧的“铁三角”,张国立、张铁林、王刚终于再度“合体”,这部名为《老家伙》的老年题材剧不日就将开机。纵观近年来的影视市场,“得年轻人者得天下”已然成为了行业普遍共识,反映老年人喜乐悲欢的电视剧可以说屈指可数,能收获广泛关注的更是凤毛麟角。
 
那么,就让我们来借此机会探讨一下国产老年题材剧的桎梏与发展,该类作品是否能超越“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现状?
 
“代际关系”成为热点话题,群像模式增加代入感
 
在国产剧中,老年人角色大部分都是以配角的形式出现,完全从老年人自己的视角出发,集中反映他们真实生活状态的电视剧其实并不多见。
 
\
 
上图中,我们盘点了一些大众关注度相对比较高的老年题材剧。与其它题材相比,老年题材剧很难持续获得较高的收视率与热度,出现爆款的可能性极低。而在评价普遍比较高的现实主义题材剧中,该类型的口碑也呈现出一种参差不齐、不太稳定的状态,可以说无论是“叫好”还是“叫座”都不容易。
 
那么,一直在不受重视的角落中缓慢发展的国产老年题材剧,都形成了哪些独有的特点?
 
第一,“代际关系”唱主角。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多元文化的冲击,让代际之间的鸿沟前所未有的鲜明,老人把子女们当做自己晚年生活的精神支柱,子女们却希望按照自己的独立意志经营生活,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所以,几乎所有的老年题材剧都会投入大量的篇幅,去刻画两代人之间因为观念不同所产生的摩擦、隔膜、沟通困难,还有关于婚恋问题、养老方式的争执等等。达到戳中观众痛点,促使他们审视现实、增进理解的效果。
 
第二,用群像模式展现老年人的生活图景。除了纵向的代际关系,老人之间横向的友情关系也是很多老年题材剧的创作重点。上文盘点的剧集如《亲爱的她们》《幸福院》《老闺蜜》等都采用了这样的表现手法,以几个老闺蜜、老朋友多人多线索交叉的模式展开故事,全景式、多角度的呈现不同类型老人的真实生活状态,并以岁月沉淀之后厚重、充满化学反应的友情去打动观众,加深他们的代入感。
 
\
 
第三,降低题材自带的沉重感,加入轻松幽默的元素。死亡、疾病、空槽老人、未富先老……不得不承认,与老年题材相关的话题永远回避不了这些“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而这种阴郁的色调又很容易被喜爱轻松、甜蜜的观众排斥。所以,国产老年题材剧的创作者们,大部分都会尽量的在剧中加入明快亮丽的轻喜元素。例如《幸福院》中的于老乐为了给儿子减轻负担决定跟老伙伴们抱团养老,却促成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这种“生活虽然一地鸡毛,但依然要笑看人生”的积极态度,显然更容易被当下的年轻受众接受。
 
突破“套路化”与“刻板印象”,老戏骨演技是“定海神针”
 
上文中提到,“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老年题材剧一直在市场的夹缝中尴尬求存,不过客观来看,它的劣势和优势在当前的娱乐大环境下都表现的十分明确。
 
首先,随着各大网络视频平台的崛起,影视剧的主流受众已经不再是40~50岁掌握遥控器的中年人,年轻人的话语权空前的强大。而资本在逐利的驱动下,娱乐内容只有满足年轻受众的观看需求,市场才有开发的动力,老年题材只能被不断的边缘化。
 
与此同时,大部分老年题材剧在创作上无法突破固化思维,只会重复老旧的套路、撒狗血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从人设来看,这一类剧对中国老人的形象塑造还是没有逃出“刻板印象”,千篇一律、似曾相识的设定早已无法满足当下观众们的审美需求,如何深入挖掘老年人的心理状态、自我意识,反应他们最真实的欲望与追求,值得制作方们去深思。
 
从故事来看,围绕的话题基本上都是关于代际关系、养老焦虑等差不多的内容,很多时候在抛出话题后就浅尝辄止,缺乏深度的剖析与反思,沦为各种狗血情节的大杂烩,产生一种婆婆妈妈、不接地气的拖沓感。例如描写母亲身患绝症后放心不下子女的《妈妈的花样年华》,与同题材韩剧《世上最美丽的离别》相比,“填充”了太多戏剧化的矛盾冲突,反而冲淡了伟大母爱本身的震撼与动人。
 
\
 
说了这么多劣势,再来谈谈老年题材剧的优势。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中国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有官方信息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占总人口的34.8%,为老年题材剧带来了强大的受众基础。并且,当下老年人的自我意识逐步觉醒,生活观念与方式正在变的更加自由开阔,他们很期待能在荧屏上看到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故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老年题材剧的主要演员都是经历了岁月沉淀的老戏骨,丰富的生活经验、炉火纯青的演技实力,都决定了他们能够为观众塑造生动鲜活、充满张力的人物形象,做到加持剧集内容,成为最大的看点。在《都挺好》热播时,倪大红就曾经凭借对“苏大强”的精湛演绎,成为全网最红“老头”,如果老年题材剧中有这样真实、典型、个性化的精彩角色,再搭配老戏骨的演技,相信也有机会打破圈层壁垒,掀起热潮。
 
寻找差异化表达方式,小众也有机会“破圈”
 
面对我国影视剧市场中老年题材产量低、精品少的现状,一些业内人士已经逐渐开始关注这一群体,潘虹、王馥荔、许娣主演的《老闺蜜》和“铁三角”主演的《老家伙》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想要彻底改变该题材的生态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既要抓住老年群体被忽视已久的情感诉求,以对真实生活的全面映射获取他们的共鸣,同时也要开放思路,寻找更加多样化、差异化的表达方式。
 
\
 
在这一点上,对老年题材开发更加全面,也更成功的欧美剧和韩剧,都值得我们结合自己的国情与大环境去借鉴、学习。先锋尖锐、注重开发边缘性内容,是欧美老年题材剧的主要特点,例如两季豆瓣评分都超过9分的《柯明斯基理论》,以两个老头桑迪和诺曼为主角,用戏谑、讽刺、幽默的态度呈现了他们作为独立个体的老年生活状态与难以启齿的身体变化。还有展示好莱坞过气女星明争暗斗的《宿敌:贝蒂和琼斯》,关注性少数群体老年生活的《极品基老伴》等等。
 
韩剧则延续了情感上一贯的细腻和对真实生活的深度挖掘,无论是《世上最美丽的离别 》中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细腻的爱与永远被忽视的压抑,还是《我亲爱的朋友们》中不被岁月禁锢,热烈的活着的心态,都能引发屏幕外不同年龄段观众的感动与思索。
 
总而言之,虽然老年题材剧中很难出现常规意义上的爆款,但它自带的人文关怀与正能量导向蕴含着珍贵的社会意义,具有非常高的开发价值。而在当下内容垂直细分已经成为主流趋势的大环境中,看似小众的题材只要能保证质量足够优秀,破圈的机会会越来越大。从这个角度来看,老年题材一旦找到合适自己的表现形式,做到娱乐性与社会性并存,想要收割更广泛的受众,甚至成为一个小型的市场风口都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