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wen release
慈文发布 首页 > > 慈文发布 > 网娱大趴
李彦宏孙玉胜马化腾等共议网媒如何“开新局”
日期:2020-09-29 16:01:15 浏览次数:
 
\
 
9月27日,由中央网信办、上海市委网信委、新华通讯社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上海开幕。来自政府、学界、业界的嘉宾围绕“变局中开新局:中国网络媒体的责任与使命”这一核心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本文梳理了开幕式上主题演讲嘉宾的精彩发言。(按现场发言顺序整理)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
 
\
 
中国网络媒体经过20多年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壮大,在社会生活当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从早期千人一面的门户,到用户主动发起的搜索,再到现在沉浸式的信息流投喂,算法对于人类获取信息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投喂式的信息流造就了产品的粘性,但也考验着网络媒体的价值观。
 
当算法成为网络媒体平台打开信息世界“任意门”的钥匙,用户到底是看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还是一个更小的世界?算法虽无罪,但算法不能只给用户“易牙,竖刁,卫开方”。算法更应该主动了解用户的高级目标,而不是追随用户本能的喜好。
 
正如每一次技术变革一样,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全方位的变革。而在这一过程中,媒体正因为自身天然对技术变革的异常敏感,将首当其冲。当然,媒体和技术不是一个简单的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尤其是网络媒体,它对于新技术的催生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20年,可以说信息产业最核心的技术发展都跟网络媒体息息相关。比如非结合化的数据库,再比如深度学习的算法,以及今天无人驾驶的视觉技术都是最早在网络媒体开始应用,逐步发展状大的。
 
全球新闻传播领域已经呈现出智能化发展趋势。人工智能技术不仅重塑了新闻生产的整个业务流程,而且改变了传媒产业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催生出新的媒体业态。人工智能技术在与新闻媒体结合的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想象空间,我们甚至可以将人工智能视为下一代新闻媒体的生态环境。
 
事实上,我们今天已经看到各种不同媒体形式之间的融合,也看到了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与媒体之间的融合趋势。
 
未来,如何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人工智能和技术发展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如何在这个关键历史时期抓住机遇、利用技术优势,为人们提供一个引人向上、助人成长的信息世界,共建健康繁荣的网络媒体环境,是我们应该时刻牢记的使命。
 
百度不仅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行业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也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拥有全网最强大的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的移动生态。我们致力于把这个事情做好,在全球范围内树立媒体平台和科技技术融合发展的典范。
 
人工智能最终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媒体,或媒体在技术变革中可以多大程度上获得新生,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我们愿意在这个时代大潮中,与在座各位业界同行以及所有有志于此的同志一起推动构建下一代可能是我们今天还无法想象的智能、新型、健康的媒体环境。我们也相信,变局中我们能够坚守初心,勇开新局,我们将更多地联通世界,更好地把世界告诉中国,把中国的故事讲给世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孙玉胜
 
\
 
在这里,我使用视频而不是电视概念作为标题,本身意味着融合的深化。媒体融合发展到今天,有时用传统概念确实已经很难准确表达传播理念和实践。视频的英文诞生于电视之后,是录像的意思,而且它是由电视的同一个拉丁语词根演化而来,所以它可以涵盖电视。很多人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正是由于内嵌在手机中的小小录像功能,深刻改变了当下的新媒体内容生态和传播格局。
 
对总台而言,重要责任之一就是当重大事件发生时,尽最大可能以视频方式向受众及时提供准确的新闻信息,从而满足受众对焦点热点问题的关切。
 
我认为,视频有两个原始属性:一个是娱乐,另一个就是现场。视频对现场的追求应该是其自然的法则。只有在现场才更有话语权,这是媒体建立公信力和权威性的不二定律。
 
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媒体第一时间到达核心现场,这是讲好抗疫故事、体现党中央抗疫决心的前提。所以,从大年初一开始,总台陆续向武汉派出216名编辑记者和主持人。其中,除了电视记者,还派出大量新媒体记者和英语记者。这是过去没有过的。
 
从1月27日开始,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长达73天的全天候不间断视频直播节目《共同战“疫”》,成为全网最长时间、最多视角、最高关注度的疫情防控大直播,在微博引发多个热搜话题。两个多月后,微博话题“共同战‘疫’”阅读量超过100亿。与此同时,大量新闻新媒体素材反哺大屏,实现了媒体的深度融合。
 
由于身置核心现场,英语记者除了为CGTN提供报道,还为大量境外媒体做了现场直播连线,有效回应了国际社会关切,利用境外的平台传播了中国声音。这是一次很好的国际传播新探索。
 
武汉抗疫保卫战伊始,当地政府宣布要用十天时间建造两座能容纳3000张床位的医院。刚上线两个月的“央视频”迅即推出《两神山造医院》“慢直播”,多机位对准建设工地,吸引过亿网友化身“云监工”,自行开展互动,自创热搜话题。无解说、无剪辑,只有画面和白噪声,非常具有原始的现场真实感。能创造出这一现象级视频传播案例,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视频的现场属性及其强烈的吸引力。再加上后来的网课“云充电”,央视频日活用户由150多万冲到980多万,仅用了不到十天时间。慢直播第一次介入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是媒体融合传播的全新探索。
 
我们常说报道力决定传播力和影响力,其实更准确地说,不仅是报道力,而是持续的报道能力才是核心的竞争力所在。我认为:正是电视报道的持续性和连续性,才使电视成为受众卷入度最高的媒体。
 
抗疫过程中,大规模的持续报道使新闻频道创造了频道开播17年来的最高收视纪录。这个数据说明,在各种视频平台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电视新闻依然是强势媒体,尤其是在遇有重大事件的时候,受众会重新回归电视,而深度融合会使电视更强大。但尽管如此,电视媒体也必须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保持清醒头脑,我们在媒体融合方面还有许多路要走。弯道超车还需时日。
 
我们处在一个舆论纷繁复杂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在变局中开新局,我们需要新的探索。新格局中,主流媒体目前显然缺少一个自主可控的视频社交平台。是否有必要有理想有能力有决心填补这个空白?谁将填补这个空白?答案留给大家和下次论坛。
 
腾讯CEO马化腾
 
中国媒体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从行业来看,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将进一步重塑受众、媒介和信息之间的关系。整个媒体行业,面临着数字化升级的内在需要,正经历着由表及里的融合与变革。
 
从行业环境来看,数字时代的信息爆炸和“万物皆媒”,重塑着信息内容生态,并带来新的治理需求,那就是:将网民的心声、政府的关切、平台的责任、社会的参与,整合成同频共振的有机生态,形成良性的传播互动,发展向善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作为生态共建者,我们需要与时俱进,面对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担当起自己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
 
腾讯公司首席运营官任宇昕 
 
\
 
首先,我们要在变局中抓住媒体融合这个不变的趋势,通过创新打造更多精品。今年疫情以来,腾讯新闻、看点、微视等内容产品以实时数据播报等方式,及时将政府部门、权威媒体和专业机构的信息,传递到亿万网民手中,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其次,我们要在变局中发掘技术创新的潜力,把汇集网民注意力的“流量”更多的变成为“善流”。今年2月,腾讯微视与央视共同发起“同心战‘疫’”短视频互动活动,播放量突破10亿,点赞量超过两千万,创造了一项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球最大的线上加油支持视频集。
 
疫情期间,微信视频号上,雷神山建设者、美团骑手等抗疫一线的视频,通过积极乐观的精神鼓励了网民,用内容为社会注入了向善的力量。
 
今年99公益日活动,我们充分挖掘直播、文创和消费互动等传播方式,并首次引入区块链技术,保证捐款公开透明。短短三天,有五千多万人次进行了爱心捐赠。通过指尖汇聚“善流”,从“纾困”流向“造血”,数千万网民正在成为脱贫攻坚战中的一支力量。
 
最后,我们要在变局中进一步发挥平台优势,携手各方共建良性生态。在抗疫的关键时刻,弘扬“逆行者”精神的视频《出发!向武汉集结!》,在腾讯平台推送后,不到一天,总点击量达到8.3亿,覆盖人群超过四亿。人民日报发布的视频《青春的逆行》,播放量高达9.9亿,点赞量超过四千多万。
 
腾讯致力于打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平台。腾讯与故宫、新华社共同推出了“数字故宫”小程序。我们推出的“云游敦煌”小程序,上线仅半年,访问量就达到近两千万人次,相当于敦煌去年访客量的八倍以上。
 
几年来,除了游戏领域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腾讯还在各类产品中,不断升级青少年保护措施,完善信息无障碍功能。
 
上海是腾讯数字内容业务的重镇,我们的影业、文学、电竞等重要业务都在这里落地。最近,腾讯影业深度参与的历史影片《1921》,就是名副其实的“上海出品”。我们希望依托上海这块文化高地,打造更多精品内容,以满足广大网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腾讯将努力为普通用户提供和传递“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内容精品,并把“让内容创造美好生活”视为自己的使命。
 
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海外版编辑部总编辑王慧敏
 
\
 
我就“网络媒体如何更好地承担责任和使命”,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保持“沉下去”的定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阅读越来越便捷,海量的信息扑面而来,有人形容“量大管饱”。不过,也有受众认为,网上真正值得“咂摸”的东西并不是很多。
 
究其原因:一是追求“闹点”而忘了“重点”。不少媒体为吸引受众,恣意随“闹点”起舞。不过,“闹”过之后,又给受众留下了什么?作为媒体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在“三贴近”的契合点上做文章,才是重点。
 
二是追求“流量”而忘了“质量”。在传播分众化和媒介细分化的今天,网络媒体追求点击量本无可厚非。但不能因此成为新闻快餐的“拼接手”和“标题党”。失去了质量的新闻作品,不是易碎品又能是什么!
 
三是追求“速度”而忘了“深度”。时效性固然重要,但片面追求速度,带来的必然是“雨过地皮湿”。要写出“内行不觉浅、外行不觉深”的新闻,唯有脚上沾满泥土。
 
内容是王道——这是新闻行里颠扑不破的真理!无论什么样的传播形式,离开了吸引受众的传播内容,都不可能有持久的生命力。为博取眼球而失真失向,笔头必然失准失范,带给受众的只能是失信失望。
 
要想赢得读者,就必须在打造“信”字上下功夫,以精对新、以深对浅、以准对快、以稳对变。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做到了“精”“深”“准”“稳”,媒体的信誉自然会来。
 
第二,要提升“融进去”的功力。互联网发展至今,网络空间,不独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空间,也是国家凝聚共识的空间。打造新型传播平台,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是网络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发力?
 
一是用主流价值驾驭先进技术。如今,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切记:传媒的技术形态可以变,而引导人、教育人的职责不能变。
 
二是用更好的服务凝聚受众。只有用服务“黏”住用户,才能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这一方面,人民日报做了一些探索:正是因为牢牢把握“服务受众”这个理念,人民日报微博粉丝数突破1.2亿,连续7年保持全行业第一;人民日报微信公号综合影响力在所有微信公号中稳居第一。
 
第三,要夯实“走出去”的实力。中国已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全世界,都在聚焦中国。以网为媒,联接中外,成为网络媒体在新形势下的一大任务。深刻把握外宣规律,切实提升国际传播竞争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全国政协常委、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及行政总裁刘长乐  
 
\
 
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拥抱新型全球化的趋势,媒体应该怎样认识自己的角色?
 
作为全球化的沟通者,媒体首先应该实践忠恕和以人为本的传统文化智慧,坚持谦虚、包容和开放的理念,为新型全球化建设创造条件。
 
全球风险的出现呼唤着新的全球化媒体,我们只有相互理解才能共同解决分歧问题,全球公众在一定语境下的沟通了解,已经成为难以被忽视的需求。
 
所以,我们媒体人的眼光要超越“逆全球化”“反全球化”的枝节,看到未来的完整图景:全球化仍将继续发展,而媒体的角色将更加多元。
 
这是因为:首先,媒体是全球风险的警报器,要继续做好船头瞭望者的角色;其次,媒体是人类的新纽带,需以公允的角色,挖掘人类共通的情感,用完整的故事让世界产生有机和有效的连结。
 
新华社副社长、党组成员刘思扬
 
\
 
作为主流媒体,我们要把握融合发展趋势,构建强大传播生态,更好担负职责使命。借此机会,分享几点体会。
 
一、直面全媒体时代的四重挑战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发展,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我理解,至少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舆论生态之变。“四全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来源,每台设备都可能成为传播节点,社交网络成为主流传播渠道。
 
二是“万物皆媒”的媒体格局之变。主流媒体、商业媒体、自媒体构成了日益庞大而复杂的媒体格局,如何找准生态位置,发挥主导作用,对主流媒体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科技革命的技术环境之变。一部新闻发展史,就是一部技术革命史。先进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从内而外、从上到下影响媒体变革。能否充分理解技术、掌握技术、运用技术,是主流媒体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四是“场景交互”的用户行为之变。信息技术发展大大拓展了时空概念。新闻报道能否提升穿透力和覆盖面,更精准找到用户、触达用户、影响用户,面临更艰巨考验。
 
二、把握一体化发展的三个层次
 
一是破除部门藩篱,强化内部联动。要瞄准互联网主战场,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流程优化、平台再造,促进内容、技术、人才等要素共融互通,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新华社着眼于网上通讯社建设,对供稿线路、采编流程、体制机制进行调整优化。2015年我们建立了一体化运行的全媒报道平台,2019年赋权扩容组建实体机构全媒编辑中心,构建了源头端全媒体采集、编辑端融媒体加工、分发端多元化呈现的新型全媒体业务架构,一批融媒体品牌项目脱颖而出,一批精品力作镇版刷屏。
 
二是打通媒体区隔,深化横向连接。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中央、省、市、县各级媒体整体升级,协同高效的合作关系正在逐步深化。作为“媒体的媒体”,新华社整合技术、采编、渠道等优势,搭建“现场云全国服务平台”,向媒体开放一整套行业解决方案。三年来,加入“现场云”平台的机构用户超过3900家,采编人员9万多人,直播总量突破46万场,初步构建起全媒体时代的“通联部”。与此同时,许多媒体用户通过“现场云”加快了转型进程。
 
三是跨越行业壁垒,拓展纵向融合。互联网打破行业界限,为融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驱动。3年前,新华社和阿里巴巴合资成立媒体科技公司,推出智能化生产系统“媒体大脑”,大幅提升新闻生产效率。和搜狗公司合作,推出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并形成个性化虚拟主播超市。和航天科技集团等机构合作,共建卫星新闻实验室,推出《60万米高空看中国》等系列卫星产品。去年12月,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运行,搭建了媒体融合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科研创新平台,大大拓展了技术引领空间。
 
三、强化构建生态的三种能力
 
一是价值引领能力。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越是复杂,主流媒体越是要发挥旗帜作用,始终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当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主力军”,正能量传播的“压舱石”,权威发布的“定音鼓”,对外传播的“扩音器”。
 
二是要素整合能力。创新主体多元,参与角色多样,要求我们充分发挥纽带作用,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积极推动媒体与不同行业之间的知识传播、技术扩散、信息传递和数据共享,实现媒介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
 
三是创新应用能力。主流媒体要汇聚智慧和力量,以创新管理为保障,在重塑生产流程、创新新闻业态、重构用户关系的过程中激发生态活力,拓展应用场景,生产群众更爱的内容,建构群众离不开的渠道。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 
 
\
 
网络时代是真正的大众媒体时代,因为人人都可以参与,都可以提供内容和传播。更确切地说,这是一个大众文化+大众传播的时代。
 
这就造成了三个后果:
 
第一,低层文化民粹主义的崛起,文化领域“劣币淘汰良币”;
 
第二,意识的碎片化,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信息茧房”的问题,人们只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而排斥其他信息;
 
第三,与意识碎片化相关的便是认同的激进化和对立化。
 
那么,如何在网络时代塑造中国软实力?
 
第一,网络内容要回归基本事实,回归科学,回归理性;
 
第二,网络平台要有自己的社会责任;
 
第三,网络只是工具,网络背后仍然需要一个庞大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的支撑;
 
第四,要在西方市场(网络)里,以西方人所能理解的语言来解释中国。
 
第五,最为重要的是基于成功故事之上的自信,还有就是基于自信基础上的能力培养。
 
图文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