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wen release
慈文发布 首页 > > 慈文发布 > 网娱大趴
2020年度中国故事「鲜」锋榜—十大电影温暖时刻
日期:2021-01-28 19:13:00 浏览次数:
\
20年前,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风雨飘摇。即使屡有佳作问世,但影碟机普及后票房逆增长的情况,还是让电影人和观众开始思考电影的意义和价值。
 
20年后,一场影视寒冬中突如其来的疫情似乎给出了答案:光影中重塑时间和空间的电影艺术,在讲述故事之余,似乎有改变现实世界的能量,而影院作为光影魔法的表演舞台,在疫情中就像触不可及的「桃花源」,被观众和电影人视为精神世界的出口。
 
所以伴随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大众开始呼吁影院重开,其中导演贾樟柯多次在社交媒体发声,体现了电影人的决心。确定复工后,首部定档的影片《第一次的离别》、首个聚集电影人的线下影展上海国际电影节、首个通过奖项为电影行业增注信心的FIRST青年电影展、获得31亿票房的《八佰》,都像黑暗中不断亮起的星星之火,大有燎原之势。
 
\
FIRST青年电影展露天放映
 
电影行业接连发力的同时,观众也贡献了最大热情。
 
影院做好消杀工作后,影迷陆续回到大银幕前,电影行业对观众丧失观影习惯的担心随之消散。根据统计,影院从复工首日出票16万张到出票132万张,仅用了6天时间。而后在几大传统档期中,观众更是帮助中国电影票房提升到了过去的水准,其中仅国庆档便拿下了39.5亿票房,位列中国影史第二位。而最终204.17亿(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的总票房也让中国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票仓。
 
可以说,在整个电影行业和观众的双向发力下,2020年固然有遗憾,但其中的人文关怀与高光时刻,依旧值得怀念。
 
所以,烹小鲜“2020年度中国故事「鲜」锋榜”特别企划了年度电影「温暖/荣耀时刻」,回顾2020年电影世界或温情或振奋的瞬间,致敬中国电影故事人。
 
「寒冬」之下,愿光影常在,银幕永不熄灭。

 
 
2019年6月14日,《八佰》因「技术原因」撤出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当晚贾樟柯在微博发声:“电影事业,不能这么搞。”
 
虽仅有几字,但其中的态度和情怀溢于言表。
 
一年后,疫情下电影行业再遭重创,尤其是影院长期关停,电影人的未来一片灰暗。此时,伴随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北京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应急响应下调为三级,酒吧等娱乐场所陆续开业,贾樟柯再次在微博表达对行业的看法,他率先呼吁影院复工,希望大家看到电影企业的恶劣环境以及百万影院从业者的生存情况。
 
\
 
贾樟柯之后,多位电影人也都在社交媒体表达了对复工的期盼。7月20日,在关停178天后,全国各地的银幕终于重新点亮,贾樟柯与所有电影人的愿望也终于如愿以偿。
 
 
 
 
提到复工,就不得不说首部定档的新片《第一次的离别》。
 
在7月13日影院复工前,片方便发布了定档海报,定档日期为:“全国影院复业第一天”。7天后影院复工,《第一次的离别》也如期和观众见面。
 
其实复工之前,电影行业对观众是否会丧失观影习惯有所担忧,影片定档首日无疑是顶着巨大的风险。但电影出品方之一的大象伙伴表示:“我们奉上历经三年精心打磨的这部心血之作,以此表达对电影院的想念与支持。”其决心可见一斑。
\
 
 
 
最终《第一次的离别》获得482.7万票房,虽未能对总票房产生太大影响,但影片在关键时刻对影院与电影行业信心的提升,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影院刚刚复工,上海国际电影节便确定于7月25日开幕,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上影节的召开,代表了官方对电影行业的态度。
 
受疫情影响,上影节不设红毯、不办盛典、不评奖项,但每场放映、每个大师班、每位来此发表态度的电影人,都在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帮助行业获得更多关注。
 
接受采访时,上影节排片负责人王佳彦说:“按要求,上影节每场放映的上座率不能超过30%,所以200人以下影厅不参与排片,整体的排片量也下降明显。但哪怕这届排片少,却是最值得纪念!”
\
 
 
 
8月2日,上影节圆满落幕后,各大影节也陆续举办,电影人重新聚合,电影行业也终于迎来了第一缕阳光。
 
 
 
 
距离上海2200公里外的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几乎与上影节同时开幕。
 
作为汇聚青年导演的影展,FIRST更年轻、更有活力,尤其在几乎没被疫情「侵蚀」的西宁,巨大的露天放映广场中光影闪烁,照在每个在场的年轻人脸上,迸发出电影的魅力与未来的希望。
 
结束前的颁奖盛典,文牧野颁发了最后一个奖项——年度面孔荣誉。此时他身后的大银幕中出现了大量电影人的照片,文牧野也随即宣布,“荣誉属于现场的每一个人,也属于虽然没有来到现场,但一直把目光投向这里的每一个人。属于没有新电影看的176天里,那些默默创作、默默守护、甚至默默等待的的电影工作者。”
\
 
 
 
长路漫漫,但总有一些人步履不停。坚持走吧,黎明就在前方。
 
 
 
 
影院复工后,虽然票房成绩超过预期,但距离往年仍有较大差距,影院亟需一部具有票房号召力的电影填补半年的亏空。此时,3年前便拍摄完毕,之后经历多次定档、撤档的《八佰》终于在2020年8月和观众见面,电影行业上下一片欢腾。
 
这部讲述淞沪会战时期「八百壮士」拼死固守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不但极具家国情怀,更在特殊的时间用实际行动为复工助力。
 
\
 
最终,《八佰》共斩获超过31亿票房,登顶2020年票房冠军,8100余万的观影总人次,也标志着大部分观众仍愿意进入影院观影。
 
拨云见日,电影行业未来可期。
 
 
 
国内,《八佰》在拯救电影市场,国际上,中国电影人也在发光发热。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的威尼斯电影节,华人女导演赵婷执导的新作《无依之地》获得最高奖——金狮奖。赵婷也成为10年内首位获奖的女性导演、近20年首位获奖的亚洲电影人。
 
虽然《无依之地》是纯粹的美国故事,但生于北京的她,未来仍有回国拍摄电影的计划,这位新的「华人之光」,或许将在未来的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
 
目前,有美国媒体预测,《无依之地》有望冲击奥斯卡最高奖,在国内艺术电影票房式微的当下,赵婷若能拿奖,艺术电影创作者的情怀,也就有了寄托的方向。
 
 
 
 
转眼到了10月,国庆档也如约而至。这个承载了太多人期待的国庆档,开始之前便因为《夺冠》《姜子牙》《急先锋》等春节档大片的定档备受期待。
 
国庆档首日,影院出票1842.1万张,获得共7.45亿票房,之后几天,伴随《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等黑马的杀出,国庆档的总票房也达到了39.5亿,位列国庆档影史第二。
 
\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说,“走进影院看电影正成为国庆节的新民俗。今年国庆档电影较好地满足了压抑半年多的观影需求,为电影市场的进一步有力有序恢复提振了信心。”
 
院线有好片能满足观众的期待,观众的期待也能因好片而不落空,双方相辅相成,恢复市场不再是痴人说梦。
 
 
 
 
进入12月,行业根据复工以来的票房情况,定下了200亿的年度「小目标」。这个成绩距离2019年的641亿相去甚远,但在2020年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又显得难得和珍贵。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12月大量新片定档,单月便拿到了37.72亿票房,尤其是跨年档上映的《送你一朵小红花》《温暖的抱抱》《崖上的波妞》等影片,更是在帮助中国电影拿到200亿票房的同时,为2021年开了个好头。
 
\
 
最终,2020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204.17亿,这个本身没有太多意义的数字,却承载着得以求生的影院、恢复信心的电影人、如愿以偿的观众等多方情感。
 
 
 
除了振奋精神,204.17亿票房还让中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
 
从现实意义讲,第一大票仓能吸引一批国际大片在中国首映,之前华纳的新片《神奇女侠1984》便提前一周在中国上映。而从精神层面看,欧美长期的疫情是中国登顶的原因,不过也正是国家对疫情的管控,电影人、出品公司、影院等多方的发力,观众的支持,才让中国在观影人数上反超欧美。
 
\
 
或许疫情彻底消失后,第一大票仓仍将会易主,但在疫情这一特殊背景下中国电影全产业链的万众一心,依旧值得铭记和纪念。
 
 
同样值得铭记的,还有在2020年去世的所有国内外电影人。他们有的被新冠肺炎夺去生命,有的因病没有挺过这艰难的一年。
 
如果没有电影,那我们的世界或许永远不会交集,但在光影交错中,我们可以听他们讲的故事,看他们塑造的角色,日子长了,或许还见证了他们的一生。
 
社交媒体上,每当有电影人去世的消息,都会有人为他们哭泣,这些眼泪包含虚拟影像里的现实力量,这也是电影之所以不可缺席的原因。
 
\
 
也正因为电影的存在,他们的故事、样子能够留存于光影之中,永远不会消散。
 
2020年去世的电影人:陈木胜、常凯、金基德、肖恩·康纳利、恩尼奥·莫里康内、竹内结子、艾伦·帕克、查德维克·博斯曼、三浦春马、马克斯·冯·叙多夫等等等等……
 
 
 
当下,疫情卷土重来,多个地区又一次关停了影院,春节期间各地的隔离政策,对票房可能也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但这一次,电影人没有失去信心,几大春节档电影依旧发力宣传,各个剧组也没有暂停拍摄。
 
经过艰难的2020年,电影人似乎练就了更强的抗压本领,这也算「黑暗」的日子里少有的收获和慰藉。
 
所以,哪怕目前电影市场仍没有恢复到之前几年的水准,但大浪淘沙,依旧「在场」的电影工作者,依旧会带着自己的热爱,在204.17亿的基础上继续添砖加瓦。
 
这一砖一瓦,都将筑起灯塔,为现实世界照亮前路。


文章来源:烹小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