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wen release
慈文发布 首页 > > 慈文发布 > 网娱大趴
论大数据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影响
日期:2021-05-14 18:10:43 浏览次数: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大数据和云计算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最基本的数据形态和科学计算方式,它们不仅为用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为行业和企业提供了决策性支持。
电影作为一种面向广大观众、被经营的文化产物,如今其发展同样需要大数据的支持。今天华谊兄弟研究院(ID:HBresearch)将从电影内容创作、电影宣发及衍生品开发、观众细分、影院服务等多方面讨论大数据对电影产业的影响。
上游内容创作:大数据助力商业片票房,对文艺片贡献不大
在一部电影尚未完成拍摄之前,电影需要进行多步骤和多阶段的筹备。其中包括电影剧本的开发和优化,涉及内容的创作、主题的确定和类型的选择等;同时还需对主创阵容进行选择、拍摄场地进行考察和确定。
回顾2018年-2021年全国票房前十影片,剧情类、动作类、喜剧类影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票房合计上都领跑于其他类型影片。剧情类影片数量占比最高,连续四年共有18部剧情类影片,且剧情类影片冲进全年票房前十之列的数量每年成正增长形势。因此,可以反应出观众的观影偏好正在进步,愈发喜爱真正见故事的电影。

\\
▲数据来源:拓普
 
其次是动作类影片,基于动作类型影片节奏快,无论是打斗还是飙车,动作类影片带给观众优质的画面效果、独一无二的视听享受以及极速刺激肾上腺素分泌的刺激体验,使得动作类型的电影剧本层出不穷,四年累计共有15部,不少非动作类型电影根据剧情需要最大化加设动作戏份。
 
排名第三的是喜剧类影片,虽然喜剧类影片数量略低于剧情类和动作类影片,但喜剧类影片的票房总量遥遥领先其他类影片,由此可以看出,具备喜剧、娱乐元素的电影会为电影票房吸金不少。
除了影片类型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电影主创阵容的选择同样可以用大数据进行最终确认。例如,通过微博、抖音等多平台明星热度数据分析,可直观对比待定演员的吸金变现能力。2019年9月13日上映的《诛仙1》就是很好的例子,该片主角包括当红流量明星肖战、孟美岐,从数据可以看出《诛仙1》4.05亿的票房收益中粉丝贡献了主要力量。而作为一部成本不到6千万的低成本影片,通过演员的成功筛选为片方带来了超出预期的回报。
这种利用大数据分析辅助电影创作的例子比比皆是,但大数据的运用并不适用于所有电影的内容创作。文艺片相比商业片更注重电影的艺术性,它们不为讨好观众获取高票房,旨在传达电影所表达的内核主题,同时相比演员的流量热度,文艺片的演员选择更看重演员的表演技巧和对角色的塑造能力。因此,大数据总结出的市场化结论在文艺片创作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大。
另外,数据科学本身既可作为电影内容创作的题材,这也是好莱坞科幻电影偏爱的电影类型,例如《模仿游戏》《点球成金》《人工智能》《机械姬》等。
下游宣发及衍生开发:大数据可实现精准化定位,易局限化并存
如今全国超80%的电影购票均来自线上售票,随着电影票务平台的兴起,电影观众的大数据画像也在逐渐成型,数据包括观众的年龄、星座、职业、所属城市、学历等。这一数据的形成,有利于电影宣发锁定目标观影群体,从而制定更为精准的宣发方案,再通过针对化渠道的传播推广,能为电影带来更多潜在观众,实现尽可能多的电影票房增量。
随着抖音用户数量的剧烈增长、用户使用抖音时长的逐渐增加以及抖音大数据推送的高效智能算法,电影宣发开始将目光瞄准抖音平台,开启影片营销新模式,通过线上方式提高影片宣传力度,并且向更下沉的市场进军。
抖音大数据推送在电影线上营销模式中可谓是挖掘影片潜在观众的利器。对于电影宣发方来说等同于短视频创作者,系统的精准配对能吸引平台的目标族群取得关注,然而目标族群并非全是影迷级用户,很有可能被推送到标记为只喜爱电影但观影频次不高的受众。但这样的精准化推送至少让一批非影迷级用户看到了电影相关露出,对宣发方来说则有效的挖掘到一批潜力观影受众群。
而抖音庞大的用户群体则是电影实现口碑裂变式发酵的助力器。倘若影片的首次露出在目标族群中获得较好反响,宣发方后期需要通过持续内容输出,首先稳固已触达到的受众群,其次实现粉丝持续增长的态势,挖掘更多潜在观影群体,从而形成影片自来水裂变式关注。
大数据的运用除了能助力电影的新营销模式,对电影传统宣发也有起着重要作用。以青春爱情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为例,该片改编自郭敬明同名小说,具备一定粉丝基数,但该片主创阵容均为年轻演员,且无代表作。因此,该片在宣传策略上必须打破以往宣传方式,需找打破常规寻求全新宣发方案,从而有效推广该片的声量。
 
根据猫眼和拓普想看用户画像可以得出女性为该片的主要受众群体,20-24岁观众占比最高,25-29岁次之。因此得出该片的潜在观影群体为20-29岁的年轻女性。这一波潜在观众首先一定对郭敬明及其作品熟悉,因此宣发第一步则是以郭敬明为噱头;第二步结合大数据显示的潜在观影群体画像和影片内容,宣发推出一些列关于“青春”、“校园”、“霸凌”容易引起年轻人关注的话题和物料,例如“诉说别样青春”版海报、“直面校园霸凌”版预告、曝光校园霸凌真实数据引社会关注等。

\
▲电影《悲伤逆流成河》想看用户年龄分布画像 
数据来源:猫眼、拓普
 
再通过对两个数据平台看想看用户的所属地区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四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想看观众居多。因此宣发第三步路演则直接奔赴二线城市长春、烟台等地,路演阵地则定位为年轻观众密集的校园。通过大数据对想看用户的画像分析,有效的帮助电影宣发精准化定位,最终该片取得了远超预期的票房成绩3.57亿。
 
大数据虽然能帮助电影更具针对性的进行宣发,同时也容易造成局限化的局面,容易忽视数据显示数量较小以及数据以外的观众群体,从而无法实现电影的全面化推广,衍生品开发亦如此。
终端影院:大数据可实现观众细分和资源整合
据统计,影院收益近75%来源于票房,15%来源于卖品,10%来源于会员、广告及场租等其他业务。然而票房的多少主要由影片决定,因此影院若想提升业绩,就需要大力提高卖品、会员开发、广告等非票房收益。
对于影院,大数据首先应被运用在资源的管理上面,一是卖品、衍生品等物的管理;二是人力成本的管理。换言之,影院通过大数据对卖品的销售数量和库存数量进行管理,不仅能节省人力成本而且能降低统计错误率。
三是影院资源,大数据运用体现在排片上。对于排片而言,即指在影院有限的营业时间、有限的荧幕数、有限的座位数内进行电影的合理排映,实现电影票房利益最大化。而排片的依据不仅来源于电影的内容、类型、主创阵容,还需要依托电影大数据口碑、电影市场表现大数据等多数据维度。因此,大数据对于影院排片来说,是十分具有价值的。
值得一提的是,大数据还应该被运用在影院会员细分上。由于影院不断扩增,如今全国影院出现了趋同性局面,三四线城市表现尤为突出。对于顾客来说,同票价、同距离影院不同品牌影院,并没有明显差异。针对这一问题,影院需要运用对自身已经拥有的会员和潜在会员进行画像细分,从而组织开展差异化影城活动及福利,来提高会员的粘性。
未来发展:大数据可初步实现电影票房预测
当一部电影上映时,无论是片方还是影院方还是行业洞察者,最关注的都是影片的市场表现,因此电影票房预测在行业中显得尤为有价值。
如今,作为行业内电影大数据库最全面且数据分析能力最专业的猫眼研究院推出了电影票房预测功能。据猫眼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这一功能得出的票房预估首先基于电影预售数据、日增想看人数变现能力、类比影片票房走势等自动计算出一个预估数值,等到影片首日票房成型、各评分平台出分后再对预估数值进行人工修正。随后将追踪影片日票房走势,不断对影片票房预估值进行变更直至电影下映。
虽然说这一功能人工参与成分较重,但大数据的运用能根据历史数据对影片进行初级票房预测,这可以帮助宣发及时调整宣发方案也能为影院排片提供一定数据参考支持。
总结
中国电影自1905年至今,已经发展了115年。在这一百多年里,中国电影在内容创作、表现形式、产业链组成、市场规模等多方面不断革新优化。如今,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大数据从多方面汇入电影产业当中,在电影投融资、内容创作、宣传发行、影院终端、衍生品开发等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互联网行业与电影行业的跨越联盟将不断升级,并碰撞出多样化火花,为彼此行业带来更多突破性机遇,实现双赢局面。

文章来源:华谊兄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