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wen release
慈文发布 首页 > > 慈文发布 > 网娱大趴
“饭圈”网上互撕、造谣攻击等乱象,中央网信办专项整治
日期:2021-06-16 12:11:45 浏览次数:
来源:传媒内参—广电头条

综合自网信中国、人民日报、央视网、新华网等

 

一段时间以来,“饭圈”粉丝群体在网上互撕谩骂、应援打榜、造谣攻击等问题屡见不鲜,破坏清朗网络生态,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此,中央网信办决定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

 \

 

此次专项行动将针对网上“饭圈”突出问题,重点围绕明星榜单、热门话题、粉丝社群、互动评论等重点环节,全面清理“饭圈”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挑动对立、侮辱诽谤、造谣攻击、恶意营销等各类有害信息,重点打击以下五类“饭圈”乱象行为:

 

  • 一是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投票打榜等行为;二是“饭圈”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人肉搜索、侵犯隐私等行为;三是鼓动“饭圈”粉丝攀比炫富、奢靡享乐等行为;四是以号召粉丝、雇用网络水军、“养号”形式刷量控评等行为;五是通过“蹭热点”、制造话题等形式干扰舆论,影响传播秩序行为。

 

期间,将关闭解散一批诱导集资、造谣攻击、侵犯隐私等影响恶劣的账号、群组,从严处置“饭圈”职业黑粉、恶意营销、网络水军等违法违规账号,从重处置纵容乱象、屡教不改的网站平台。

 

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专项行动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综合施策和分类管理,督促网站平台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社区规则和用户公约,着力规范“饭圈”各参与主体的网上行为,合理优化“饭圈”粉丝活跃产品的相关功能,强化明星经纪公司、粉丝团规范管理,在引导青少年理性追星上协同发力,探索形成规范“饭圈”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推动“饭圈”文化实现良性发展,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网上精神家园。

 

今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宋文新再谈饭圈文化,她认为私生饭、粉圈互撕等行为属于“无底线追星”,“饭圈文化”已超出边界,要进行大力整顿。

 

当被问到造成“饭圈文化”乱象的原因时,宋文新提出,一方面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感到迷茫,想通过偶像变成“一个理想的自我”去追寻,另一方面则是学校的德育教育过于单调,学校与老师过于严格的管束会影响青少年对自由个性的追从,相比之下偶像会更加具有吸引力。

 

宋文新同时指出,当下的娱乐新闻也是“无底线追星”的成因之一,“把明星的新闻作为话题新闻来炒作”,“实际上演艺界的明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应该更多的包括我们现在在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时代楷模。”

 

近年来,在资本方的大力推动下,粉丝文化现象已经成为拉动娱乐产业爆发的重要推动力。然而,利益的介入也让粉丝文化更易滋生乱象。

 

人民日报评整顿无底线追星

 

对“建议整顿无底线追星”的热议,还直接将三年前蔡徐坤微博转发量造假案推上了热搜。

 

2018年,“明星蔡徐坤一条微博转发量过亿”事件,曾引发舆论强烈关注。2019年6月,其幕后推手“星援”APP被查。日前,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星援”APP开发者蔡坤苗的判决书,其因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一审获刑五年。

 

对此,人民日报发文评论:一条微博转发量过亿,幕后推手被判5年。把流量当生意,炮制虚假繁荣,玩大了也玩砸了,自然难逃法律制裁。花钱打榜刷数据,刷掉了形象也刷乱了市场。追星无罪,但异化为造假,不是骂战就是互撕,则完全背离初衷。整顿无底线追星,严惩流量造假正当时!

 

央视网评:这才是追星应有的“姿势”

 

“追星”现象古已有之,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偶像。我们没办法也不应该阻止人们喜爱明星,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尺度界限。譬如,有的孩子追星花光父母积蓄,有老年人过度迷恋某明星反遭诈骗,还有的教师带着全班学生应援明星。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代表建议整顿无底线追星,整顿的是私生饭、拉踩、互撕等非理性追星行为,整顿的是偷窥甚至贩卖明星隐私、无中生有诽谤他人、危害社会的公共事件等违法犯罪行为。

 

事实上,各种违法越界的追星行为只是表象,其背后庞大的黑色产业链才是大隐患。部分营销号和平台利用粉丝爱慕、刻意制造撕裂、博取无良流量,以矛盾造热度,以热度换流量,以流量谋利益,自己赚得盆满钵满,留给粉丝一地鸡毛。粉丝不能成为被他们利用的工具。

 

偶像的力量和魅力应该来自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无法取代的情感价值、永远奋斗的精神感召。我们因向往美好追求卓越而喜爱明星,也理应因喜爱明星而变得更加优秀,这才是追星应有的“姿势”。

 

进一步而言,所谓“明星”不止于演艺圈,演艺明星不应被过度追捧,那些为国家、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才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袁隆平、钟南山、屠呦呦……这个名单还可以列得很长,这些国之栋梁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超级偶像。

 

新华网评整顿无底线追星:

该为“饭圈”划好“圈”

 

近年来,控评、互踩、造话题、网络恐吓等“饭圈”互撕的事件频现。无底线追星不但入侵校园,甚至扰乱正常教学秩序,还长期霸屏社交媒体,侵占公共资源,不仅吞噬了青少年群体的精力,更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对“饭圈”的乱象,需要“堵”。我国的“粉丝经济”规模越来越大,此前,与之相关的监管缺位让一些利益相关者有机可乘,通过游走在“灰色地带”制造流量,获取利益。去年,国家网信办、教育部等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治理行动,对相关媒体平台、艺人以及经纪公司进行约束与规范,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效,而与“粉丝经济”“饭圈”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制定,以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新情况。

 

对粉丝的行为,更需要“疏”。对于这些已然形成的庞大粉丝群体,需要加强引导,长期以来,演艺人员与粉丝群体持续推进的公益行为,让我们看到饭圈存在的“正能量”。当“挣流量”变成“正流量”时,也可以引导青少年“成为更好的自己”。就像全国人大代表宋文新说的那样,理性地欣赏艺人及文艺作品,可以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艺人也对“饭圈”文化的塑造,有着引导的责任。德艺双馨,既应是追求,也应是要求。

 

而媒体对艺人的关注点,也应当从“流量”转移到“能量”,这也才是艺人的职业生涯以及“粉丝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的保障。

 

“饭圈”这个“圈”,当圈住底线。有底线,才能更好发展!

 

北京晚报评:刷量获刑,追星岂能无底线

 

刷量获刑,罪有应得。法律惩治操纵流量的黑手,社会则绝不能放任其前台需求。

 

不仅饭圈,自媒体阅读量、网店好评、直播观看数以及应用商店APP下载量等,几乎任何一个需要用数据吸引投资的地方,都会有刷流量的黑手存在。充斥着虚假流量的平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在某些影视剧中毫无演技的流量明星当主角,老戏骨只能为其当配角;比如买水军、作假数据的某些自媒体赚得盆满钵满,而辛苦码字的原创公众号不仅被抄袭还没有阅读量。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造假门槛大为降低,流量造假已形成完整且庞大的黑灰产业链。对此,网友反应强烈。2019年5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了全国首例“暗刷流量”案;国家网信办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2月22日起施行,重点强调打击虚假信息、虚假流量等违法违规行为。

 

如今,网络媒体深刻影响人们信息获取方式以及思维、生活方式。吹出来的流量带来的是虚假繁荣,注定长久不了。业绩不能靠吹,数据不能注水,合法合规才是人间正道。这个重要的阵地必须风清气正,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买水军、刷流量以及利用技术手段作假,都必将受到法律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