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wen release
慈文发布 首页 > > 慈文发布 > 网娱大趴
传统媒体为何对中视频反应冷淡?
日期:2021-09-09 11:58:53 浏览次数:
文/胡瀚中

延长了的平台时间和博主事业线

中视频进入人们视野一年了。

2020年10月20日,西瓜视频总裁任利锋提出“中视频”概念。

2021年6月7日,西瓜视频联合抖音、今日头条共同发起“中视频伙伴计划”。

……

传统媒体为何对中视频反应冷淡?

“中视频”对标抖音、快手短视频和优爱腾长视频,中视频时长为1分钟至30分钟,绝大部分是横屏。多数作品实际时长3到5分钟,专业团队PGC制作多于普通用户UGC拍摄。

对垂直性、实用性和专业性视频创作者来说,中视频是巨大风口,来得恰如其时。对自媒体创作者来说,流量生死攸关,西瓜视频联合抖音、今日头条共同发起“中视频伙伴计划”,让创作者可获得三个平台流量收益,因为政策扶持,西瓜视频月活创作人数在短期内巨幅增长,2020年以来,中视频激起了自媒体专业团队狂热追捧,平均每天有超过8000人加入西瓜视频创作人行列。

对视频消费者而言,中视频时长适应人们快节奏生活下的信息接受需求,解决了短视频时长过短节奏过快,解决了还没有展开就结束了意犹未尽的困窘,使博主可以清晰讲解一件事情。

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用户对于10~20分钟的视频内容需求增速变快,增长率达到10.2%,中视频观看时长,已经超过短视频时长的一半,是长视频时长的两倍,占抖音总时长的比例已超过20%。

对于财经类博主,中医中药养生、产品测评、美妆科普、学习技能等知识博主,中视频时长是特别好地能够恰如其分展现其魅力的新视频形态。在娱乐方面,因为有中视频剪辑,人们也可以更多不依赖快进方式来粗略观赏优腾爱等长视频平台的电影、电视剧和综艺节目。

传统媒体为何对中视频反应冷淡?

通过中视频,西瓜抖音等字节系产品一定程度上阻击了B站等平台知识类博主的增长趋势。这一策略达到了让头条系各个产品互相扶持,构建了良性循环的生态。随着B站、小红书等平台对中视频竞争环境的应对,又进一步扩展了中视频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因为中视频介入,视频观赏从单纯的消遣变成了多元需求的满足。这同时也增加了抖音等头条系平台搜索的使用量。对想要通过平台了解一定领域知识的用户来说,平台已不再仅仅只是消磨时光的消遣工具,而是学习工具、生活工具和生产工具。用户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高效地获取更多实用信息,站在观众角度,有质量的中视频尤其是十分钟以内的中视频,将越来越成为新的潮流。

中视频的潜在上升空间不亚于刚开始兴起时的公众号。

传统媒体为何对中视频反应冷淡?

传统媒体对中视频反应迟缓且相对冷淡

与自媒体创作者对中视频的极度追捧形成鲜明对比,传统媒体对中视频的反应迟缓且相对冷淡,参与热度偏低。

(一)高层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和决策会习惯性再等等多看看

首先,求稳,传媒高层不会对新鲜事物有过高敏感度,高层的决策永远是慢的,在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稍微慢一点,事缓则圆,人缓则安,语迟则贵。有些试错成本,对高层来说,风险过高,不值得尝试且毫无意义。所以,传统媒体暂未对团队提出中视频方面的远期规划和更高要求。

其次,已稳,对传统媒体的当家人来说,主战场、主阵地已经有所变化。传统媒体的第一职责是作为党的宣传机关履职尽责,政治站位摆在整体传播量之前。高层的关注点不一样,所以,他们不会对传统媒体在商业平台转型有过高要求。

地市媒体会更多关注与省级云平台的合作项目,这类云平台依靠省级融媒体中心技术支持,同时,依靠政府对辖区党员的行为规范,已初具规模。政务类党务类信息向这类云平台倾斜,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政务党务信息传播闭环。精准目标人群在指定平台上浏览消息,完成一定量的与干部绩考及党务建设关联的规范操作。许多市级云平台已经拥有近200万的日均点击率,不会因外界形势变动而恐慌。

(二)绩考指挥棒使新闻中层尝试时有顾忌,目标诉求与平台有直接利益冲突,不易实现

中小机构媒体的绩效指挥棒决定了部门负责人不会拿自己和全体部下的收入来冒险。平台对媒体最先开放权限,地方媒体因为在流量及用户数方面的优势,很早就达到了投放更长视频的要求,由于中视频在完播率等方面有较高风险,西瓜视频等平台流量也未被纳入到绩考范围,将更多精力集中于中视频,对中层干部以及整个团队来说,风险过高。

营销板块负责人,愿意更多将自己的营销内容搬到平台上,但平台会因为其过于明显的广告性质予以限流或者直接不予上架,有非常多的限制,媒体营销部门的诉求难以直接达成。

(三)对一线工作人员来说,中视频放开的限制仅仅只是更容易偷懒而已

对传统媒体一线采编人员和包装人员来说,视频时长限制取消,一个电视专题的时长也是3到15分钟。所以,中视频对于很多传统媒体来说,只不过是不用再动剪刀而已。

对传统媒体来说,中视频兴起,无障碍进入可能是最大的障碍。这样的便利,对平台和媒体均无意义,两者的叙事方式、流量规则不一样,相当于把江鱼空投到海里,媒体以这种讨巧方式投入中视频,多会收效甚微或以失败告终。

传统媒体为何对中视频反应冷淡?

中视频大战略、轻落地的无痛阳谋

(一)中视频是撬动市场的极佳利器

中视频、短视频都是一段时期内的相对概念。短视频变长会成趋势,1分钟以内的短视频将仅仅只是用来展现风采记录情绪化瞬间,不久的将来,3至5分钟时长可能会成为短视频常态。

中视频尤其是五分钟左右的中视频,是能够讲清楚一件事情的最佳长度,也是通过视频撬开诸多行业,转化率最高的关键所在。

(二)中视频缓慢而坚定的推进会逐渐改变传播格局,将来会挤压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

以字节系为首的各平台似有若无波澜不惊的一步闲棋,实际上是不动声色的对整个传播业态的又一次紧气。

传统媒体除了作为宣传机构进行新闻宣推和正能量引导以外,其在整个信息通道当中起到的是渠道(或中间件)作用。中视频将专业视频生产者邀请到最佳赛道上,如果他们的能力足以支撑起消费者大部分的知识及潜在的消费需求,中间件的作用将大大弱化。

可以预见的未来是,头条系通过中视频拓展其对日常经济生活的影响力,下一步再通过中视频与其内部电商生态配合,将更进一步控制广告及电子商务的源头。其未来对于广告和电子商务市场上的冲击,将不亚于各大平台卖菜频道对菜贩的冲击,是又一次去掉中间环节的战略布局。

随着中视频兴起,除了党政项目等固有势力范围以外,和民生相关的日常消费项目将越来越脱离传统媒体。中视频会进一步削弱媒体对实体经济生活的影响力,传统媒体和经济生活的直接关系将越来越薄。

仿佛菜贩杀青蛙一样,青蛙在不知不觉中,完全还没有反应过来,皮就给剥了。中视频的阳谋,会在传统媒体人的轻视和迟疑中,一步步实现。中视频将更加深刻的改变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之间的对峙状态,只不过目前来说,媒体高层暂时没有意识到而已。

对有前瞻性的媒体来说,

中视频恰恰是媒体深度融合的一把钥匙

近一年高频的视频消费中,消费中视频的用户达6.05亿,网民渗透率64%。这无疑是一个无法完全忽视的舞台。

(一)媒体许多以长视频的方式展现的正能量优秀作品其实就是中视频

很多现在被纳入中视频范畴的作品,其实是以长视频加文字的方式予以展现的。大致会有三种方式,首先是央媒或学习强国首发+全网分发方式,其次是公众号文字嵌套腾讯视频方式,再还有地方新闻网官网+腾讯视频方式。许多优秀的正能量作品,时长一般在5~20分钟每集,并有一定的延续性。

这类作品如果以中视频方式投放,也一定会有可观的流量。但,流量数据好看只是令人高兴的一个方面,正能量作品能获奖能从专项扶持资金上获得收益,也有传统媒体的营收,但是,这一切大多不是基于互联网方式的,较高的流量也改变不了媒体的生存状态。

(二)传统媒体在新闻作品领域专业性垂直性领域均不具备天然优势

传统媒体的新闻作品更多的趋向于时事与正能量传播,在中视频领域并不具备天然优势。新闻和正能量宣推是一个很大的分类。媒体在正能量传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相当的人才储备。但,突发性新闻,无论放在哪个平台,流量都是惊人的。非突发性新闻流量,无论怎么去做,都是不尽人意的。传播突发性新闻,更多需要社交平台,更多追求短平快,中视频并不是特别恰当的展现手法。

人们需要了解新闻动态、需要吸收正能量,但不能仅仅只有正能量,让自媒体获得一个又一个成功的,恰恰是专业性垂直性内容。这些领域,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非常高,媒体一方面没有明显的优势,另一方面,传统核算方式也让媒体觉得得不偿失。每条中视频的规格相当于一部小专题片,以当前的市场价格来算,以每分钟两千元计价,一条五分钟左右的片子,成本将达万元/条。想在中视频领域成功,难度高,以平台要求的更新频次而言,一个小团队每周需要生产价值在2万至7万元的高质量视频。一方面,人才紧缺,另一方面,看不到收益,传统媒体不太可能在这方面做过多投入。

(三)马太效应和占位效应的历史会重演

一方面,机构媒体觉得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小型的创作团队会前赴后继。这其中,会有大量前媒体人参与,中视频的专业化鸿沟将由有媒体从业经验的资深创作人员来填平。现在公众号领域很多大号都有媒体从业经历,他们在脱离了传统媒体之后,在公众号领域展现了不一样的绚烂色彩,这种情况在中视频战场上也会重演。

马太效应会凸显,在尝试过程中,大多数中小型团队会以失败告终,但随着中视频赛道开辟,在经历了最开始的野蛮竞争之后,头部账号将拥有极大的流量,极高的变现力。结果必然是少部分人在悄然无声中爆发,大部分人在悄然无声中泯灭,逐步形成马太效应。有的,还要给予,没有的,继续剥夺。

占位效应将再度生效,在媒体公众号领域,超过湖北经视的不多,但,这并不是因为创办者的水平有多高,只不过是主办方在最开始的风口期,就占据了制高点而已。而一旦占位成功,后续者将挑战乏力,当然,之所以是少数者俱乐部,也正是因为只有少数人能在最初时刻占领先机。

(四)对传统媒体来说,中视频恰恰是媒体深度融合的一把钥匙,投入其中是战略防御

首先是战略防御。媒体其实应该将主力军分成两个板块,其一是固守于新闻阵地,主攻方向为与省媒合作的自有平台和学习强国等专属平台,其二是以营销板块为主的产业板块,进行壁垒式防御,把护城河挖深。

若拱手让人,则以前媒体从业人员为主的小型生产机构在经历了前期激烈竞争的痛苦之后,其经营性活动将更多分割掉市场上有限的宣推份额,传统媒体,尤其是地市传统媒体,和经济实体之间发生经济关系的概率将会进一步降低。它将进一步削弱机构媒体除新闻传播及正能量传播之外的生存空间。

其实,传统媒体长期客户中的流失者,有很大一部分都转向了头条系,随着中视频战场的开辟,可以预见的未来是,这些流失户将绝尘而去再不回头,他们将通过自营或者请专业团队协作的方式,更深切地进入商务平台。

头条系等商务平台在中视频培育成熟之后,必将使其与电商板块更深融合,随着本地的中视频博主越来越多,所占优势地位越来越明显,传统媒体的营销将会进入又一个下降通道,被迫应战同时又失去先机的恶性循环将会重演。等到传统媒体大梦初醒的时候,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传统媒体为何对中视频反应冷淡?

将广电生产与中视频标准合二为一是媒体深度融合的策略之一。中视频的长度恰恰是一部专题片的长度,将中视频和电视专题尤其是营销类知识类专题的生产标准合而为一,会改变传统媒体专题的表达方式。

如果能够达到标准的有效统一,就能够实现一而二、二而一的传播效果。这恰恰是媒体深度融合的一个路径。

当然,有些事情也是难于避免,毕竟,早就看见了,事情还是发生了,是大多数传统媒体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