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wen release
慈文发布 首页 > > 慈文发布 > 网娱大趴
微短剧真“爆”了吗?
日期:2021-09-17 11:17:34 浏览次数:
来源:传媒内参

文/唐瑞峰

 

微短剧领域硝烟再起正成为影视行业新景观,以“抖快微B”为代表的中短视频平台正持续加码这一品类:近日,由今日头条出品,壹心娱乐和李现工作室联合出品、1LIN1 Studios承制的国内首档明星个人软科幻迷你剧《剩下的11个》迎来收官;随着“《夜猫快递之黑日梦》《7重效应》上线,B站轻剧场系列剧集也逐渐浮出水面;8月以来,快手瞄准暑期档集中上线50余部微短剧,推出"追剧嗨更季";美食甜宠短剧《大唐小吃货》在腾讯视频、腾讯微视双平台播放量总计2亿+,累计分账金额突破1000W。

 

 

微短剧的光速发展,不禁引发行业思考,微短剧目前真“爆”了吗?目前来看,微短剧发展颇有早期网大网剧盲目开发、质量亟待提升、题材类型单一等显著特征,但由于微短剧本身具备门槛低、成本低、时长短等特点,在各平台哄抢下,微短剧的门槛正不断抬高,迎来属于它的高光时刻。

 

看似“正跃入主流影视市场”

 

毫无质疑,从时长来看,微短剧属于典型的中短视频。在视频平台流量触顶的背景下,微短剧成为网络影视生态里的新宠儿,长短视频平台也纷纷持续哄抢这一赛道。

 

比如,抖音推出短剧新番计划,面向MCN机构或个人创作者招募优质好看的短剧作品;快手推出加强版“星芒计划”,对2021年的短剧分账规则进行了升级;微视“火星计划”宣布投入10亿元资金和100亿流量扶持精品微短剧;继宣布升级短剧分账规则、分账单价上调后,优酷发布了“扶摇计划”“好故事计划”两大内容计划;芒果TV为短剧赛道定制“大芒计划”,制作、上线近百部短剧作品,并为短剧开设“下饭剧场”;@微博短剧发布的“遇光计划”提到,可根据短剧全集视频总播放量解锁流量资源与现金激励。

 

 

在视频平台相继发力下,微短剧的精品化步伐似乎比“网剧网大”更快,微短剧影响力、含金量和专业度变得越来越高,部分微短剧在热度和营收上可与影视剧较量。虽然微短剧领域尚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出圈作品,但随着微短剧的内容需求和用户需求得到验证,微短剧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据云合数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同比去年的微短剧上新量从221部减少至128部,有效播放量则从6.2亿同比增长至10.2亿,其中2月初上线的《如梦令》有效播放超过3亿。

 

微短剧领域另一个可喜的变化则体现在,随着微短剧的C端目标逐渐清晰以及用户逐渐养成对微短剧的付费习惯,微短剧朝着类型化和细分发展,形成更加稳定的用户圈层,微短剧分账票房也在不断抬高。比如,由李子璇主演的美食甜宠短剧《大唐小吃货》在腾讯视频、腾讯微视双平台播放量总计2亿+,累计分账金额突破1000W;陈信喆主演的古装甜宠轻喜短网剧《将军家的小狐仙》上线7天分账破百万。

 

“其实对任何一家平台来说,质和量都同样重要。从这个角度来看,短剧作为一个新物种,它的精品化和规模化是缺一不可的。”日前,在“优酷内容开放平台短剧私享会”上,优酷剧集中心总经理谢颖表示。事实上,随着长短视频平台加码布局,微短剧在精品化和专业化的维度上正实现大步跨越,在MCN机构之外,随着开心麻花、长信传媒、真乐道文化、陕文投、华谊兄弟等专业影视机构、艺人经纪公司入局,微短剧正朝着精品化、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微短剧行业正迈入精品化生产内容的阶段,跃入主流影视市场。

 

深度绑定网文应避免IP弊病

 

“中短视频平台的飞速发展,为网文IP影视化改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网文IP变现周期长、投入高等问题。当网文的爽感和通俗遇上短视频极具冲突性的表达,中短视频平台与网文平台联动正变得日益频繁。”有行业人士告诉笔者。

 

文艺评论家胡一峰也有类似观点,“微短剧遵从的仍是类型化的模式,这既受网络文学的惯性影响,也和逐利诉求带来的‘效仿成功者’路径有关。搭网络文学的便车,有利于迅速与受众建立起友好关系。”

 

作为影视内容产业链的源头,网文平台拥有最为核心的储备IP,这是内容行业进一步实现迭代升级和跨界合作的基础。在微短剧战略布局下,中短视频平台正与网文平台实现深度绑定。

 

比如,字节跳动旗下网文平台番茄小说加快了网文IP的步伐;掌阅科技依托公司IP 优势和等闲制作优势,推出数百部微短剧拍摄计划,打造短视频内容矩阵 MCN;继与快手就短剧IP开发达成战略合作升级,通过试水“续订+季播”模式,加速推进微短剧精品化后,米读小说与芒果达成TV合作;腾讯微视此前宣布正式推出与阅文集团、腾讯动画、腾讯游戏等IP合作的微剧。

 

 

“微短剧领域,专业的导演很可能拍不过段子手。好的微短剧内容未必一定来自于大IP,IP是短剧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框架和人设,以及作品的质量才是短剧的核心。”某平台短剧负责人曾告诉笔者,“微短剧不是长剧的降纬,而是在一个新的环境和规则诞生的新形态。影视机构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身去迎合用户,而是更加躬身耕耘更加接地气满足用户需求。”

 

早在2014年,影视行业一度出现“IP万能”、“得IP者得天下”的观点,但由于部分大投资大制作的IP剧口碑滑坡,伴随资本寒冬,舆论迅速从“IP万能论”转变到“IP失灵论”。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业界对IP的判断经历了迅速攀升到跌落神坛的过程。目前来看,微短剧的发展,亦有过度绑定IP之嫌,微短剧应避免沦为网文的“视频版”,更应吸取的网剧早期过度依赖IP带来的教训。

 

警惕步早期“网大网剧”后尘

 

“我们可以参照早期的网大网剧的发展,来管窥微短剧发展。网大网剧跑了那么多年,才逐渐迈入精品化阶段。无论精品规模化生产、题材创作以及商业模式,微短剧事实上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更应警惕步早期‘网大网剧’后尘。”日前在调研中,有行业人士告诉笔者。

 

由于较为宽松的审查政策,在网剧网大的早期发展中,不少作品一度打着擦边球游离在监管的灰色地带,不少网剧网大给人造成质量普遍低下、品位普遍低俗的印象,“网剧网大”甚至一度迎来下架潮。比如,爱奇艺联合片方曾宣布下线1022部违规网络大电影,搜狐宣布曾下线139部。在下架的作品中,刑侦、灵异、暴力、悬疑、破案、奇幻等题材为主打,而对于下架原因,官方则宣称是因“涉嫌血腥暴力、色情粗俗、封建迷信等”被要求下架,进行优化处理。

 

区别于长视频付费平台的会员观看模式,微短剧走的是流量变现模式。目前来看,由于投入成本低、制作周期短、门槛低,目前大部分微短剧在题材上以甜宠、穿越、奇幻、志怪类型居多。不同于网剧网大,微短剧领域涌现出大量的UGC创作者,不少作者为了追求流量导致剧情套路化、内容低俗化。此外,不少微短剧往往存在着被网友吐槽的情节雷人、内容低俗、场景道具穿帮、演员表演浮夸等弊病微短剧的质量不高自有其历史原因。

 

 

事实上,对微短剧的发展,主管部门早就纳入备案,广电总局的监管也让部分微短剧题材和内容受到一定限制。早在2020年8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中增设了网络微短剧快速登记备案模块;2020年年底下发的《关于网络影视剧中微短剧内容审核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普通网络微短剧、重点网络微短剧的内容审核办法提出明确要求,规定网络微短剧内容审核跟传统时长网络影视剧同一标准、同一尺度。

 

“目前来看,相对早期的网剧网大,主管部门对微短剧的管控已经走在了前面。随着主管部门加大对娱乐行业的整治以及平台的主体责任意识增强,微短剧领域不大可能会出现早前网大网剧下架潮,但微短剧领域同时涌现着大量的UGC创作者,这些创作者质量参差不齐,也对主管部门的管控带来了诸多挑战,这就需要平台更为严格的审核规则和创作者责任意识的增强,让行业走向更为良性的循环。”有行业人士表示。

 

部分资料、观点引自《质量堪忧的微短剧如何承载文化产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