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wen release
慈文发布 首页 > > 慈文发布 > 网娱大趴
《血战松毛岭》:红色青春述底层觉醒
日期:2021-09-24 13:47:12 浏览次数:
近期开机的《血战松毛岭》以“第五次反围剿最后一战”松毛岭战役为叙事核心,讲述了年轻红军战士坚定革命信仰并为此奋斗献身的青春热血和成长故事。作为建党100周年献礼剧,剧集将视线对准记载并不算多的松毛岭战役,旨在还原真实历史场景,重新认识松毛岭战役在党史、军史上的重要价值,丰富红色革命战场的荧幕叙写。

松毛岭战役长达七天七夜,一万多名红军将士用自己的生命为中央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赢得了宝贵的集结和转移时间,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于大多数的革命历史题材剧对领袖阶层精神觉醒的故事聚焦,《血战松毛岭》将视线转向最底层的红军战士,塑造赤卫队员、农民佃户、普通学生、手工业者等小人物的革命群像。

导演刘雪松谈及剧集创作思路时叙述道:“这一阶层,是中国革命的最初觉醒者,也是中国革命史上最悲壮的牺牲者,他们简单、朴实、憨厚,他们知道‘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于是紧握‘能出政权的枪杆子’,《血战松毛岭》就是由这一阶层演绎的顶级大片。”

在内容设计上,导演认为《血战松毛岭》不仅是一部战争题材片,更主要是的对“为什么要革命”、“工农阶层怎样走上革命道路”、“为谁而革命”等问题作答。他希望通过《血战松毛岭》,为”没有全民的觉醒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成功“这一结论填补证据。借战役的始末探析战士们加入红军的动因,见证他们与革命的共同成长。

立足于真实革命事迹进行改编,《血战松毛岭》做到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剧集创作过程中查阅了大量党史军史、当地县志等文献史料;对当地村民、历史研究者、老红军后代进行了实地座谈和采访。丰富的史料挖掘,为战争场景和战斗细节的还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剧集的美术、道具、服化等大量细节,都努力做到契合历史。情节设定和故事节奏上,用丰满的支线剧情推动主线齐头并进,力求不夸张、不拖沓。

人物塑造上,剧中的人物敢爱敢恨,敢怒敢怂。不苟言笑、爱憎分明的余光明;头脑精明、八面玲珑的项万金;当兵成精、战术多变的李光祖;天资聪颖、信仰狂热的李革命;纤弱勇敢、坚毅刚强的朱音......优缺点并存的人物设置,让这些底层工农形象仿佛就是身边看得到、摸得着的人,有血有肉、用质朴情感焕发共情。

在视觉设计上,全剧在呈现战役之激烈时也进行了多种表达方式的尝试——年轻的红军士兵面对鏖战前的未知与无畏;巍巍松毛岭下,众多隐藏在翠柏苍松之间、保持着战死时的姿态的红军遗骸......剧中既有波澜壮阔的烽火场面,又融入了战争生活细节、诗化场景,营造血性浪漫。

立足于真实历史时间的《血战松毛岭》,着重塑造了坚贞忠诚、机智善战的工农阶层红军战士形象,在波澜壮阔的革命事件中探寻小人物身上的信仰力量。“底层觉醒”别样视角下,剧中故事与观众的距离是更近的。剧中人物的一往无前、舍生忘死,也跨越时代,传递出信仰的力量。

目前,《血战松毛岭》正在紧锣密鼓地拍摄中,期待这一基层的革命故事,能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触动,给予革命战争题材电视剧更多元的解读。(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牛梦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