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wen release
慈文发布 首页 > > 慈文发布 > 网娱大趴
2020年教育题材剧前瞻:16部作品,三大创作倾向
日期:2019-09-03 13:31:00 浏览次数:
作者 / 明月帆
 
《小欢喜》在为暑期档划下终点的同时,也再一次证实了教育题材剧集的现实穿透力。
 
从早前的《虎妈猫爸》《小别离》,到今年的《小欢喜》《少年派》《带着爸爸去留学》,不同视角切入的教育题材剧集探讨了不同教育现象,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市场关注。
 
在政策转向现实题材的当下,影视公司需要安全系数更高且具有一定市场潜力的项目来降低制作风险,取材自现实生活,具有社会辐射效应的教育题材剧集显然不失为一个稳妥的切入口。
 
头部影视制作公司中,柠萌影视继《小别离》《小欢喜》之后,已经开始筹备聚焦小升初教育的《小舍得》;正午阳光也加入战局,于8月份公布最新备案项目《以子之名》,讲述三位母亲的育儿烦恼。
 
\
 
与此同时,《学区房》《起跑线》《为人父母》《三年十一班》《三年2班》《七楼二十六班》《艺术生》《上游》《你好!少年》《燃烧吧!少年》《再见少年》《少年强》《成长路上》等13部相关题材作品也已备案,另有《小欢喜》原著作者鲁引发弓“中国教育四重奏”(《小别离》《小欢喜》《小舍得》《小痛爱》)第四部作品《小痛爱》正在开发当中。
 
可以预计,下一部教育题材爆款之作,或许就将从这16部新项目中诞生。
 
 
 
聚焦新时代中产阶级
 
16部已知教育题材作品中,聚焦中产家庭的教育生活是比较明显的创作倾向。
 
在“底层放弃教育,上层不玩高考”的社会认知下,中产的教育焦虑问题格外突出。由于自身已经具备一定经济条件与文化素养,中产阶级对阶层跨越往往持有美好愿望,通常不惜一切代价,为子女争取阶级跨越的资源与渠道。
 
在所有可公开的上升资源与通道中,教育资源是相对公平且透明的,因此拥有一定固定资产的中产家长经常在教育投资上押下重注,急切渴望子女实现教育成功。
 
\
 《虎妈猫爸》中,毕胜男为女儿上第一小学而抓狂
 
这种极端普遍情绪具有广阔的社会辐射力,可以作为影视作品点燃观众的情感导火索,是教育题材作品的重要书写对象。
 
在鲁引弓的“中国教育四重奏”中,中产的教育焦虑一直是核心戏剧冲突。《小别离》讨论的是城市中产家庭子女的留学问题,《小欢喜》是三个TOP 5家庭在高考这一特殊时期上演的一出又一出悲喜剧。
 
\
 
在余下两部尚在筹备与开发阶段的作品中,《小舍得》的核心冲突依然在中产教育焦虑这个大框架下展开,讲述两个经济条件良好的中产家庭因孩子的“小升初”问题焦头烂额,不得安生。
 
\
 
《小痛爱》中,故事发生在一所贵族幼儿园,叙述重点是中产家庭的幼儿教育问题。
 
\
 
正午阳光出品的《以子之名》中,三个身份、背景不尽相同的母亲因育儿问题备感苦恼,且由于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缺失,三位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摩擦持续升级,最终一发不可收拾,矛盾彻底爆发,危及婚姻与家庭。
 
\
 
观达影视的《起跑线》以学前教育为切入点,讨论四个家庭因学前教育问题,引发的一系列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与代际关系冲突。
 
\
 
广州意海辽阔影视的《学区房》讲述一对教育理念不同的80后夫妻,因儿子“幼升小”购买学区房问题引发的种种闹剧。
 
\
 
就创作者的站位而言,在这些作品中,创作者期望传达的是一种开明、健康、自由的理想化教育理念。
 
《以子之名》中,三位患有教育焦虑症的母亲最终要与孩子和解;《小舍得》中,父母最终“幡然醒悟,决定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起跑线》中,故事的落点是“回到立德树人的初心,才能帮孩子站上人生真正起点”。
 
在《小欢喜》中,五个孩子就读的高中不叫“第一中学”,也不叫“精英中学”,而叫“春风中学”,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下教育题材剧集的创作导向。
 
在创作时,创作者推崇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理念,谴责虎妈猫爸的恶劣教育方式,认为第一名与名牌大学不等同于教育成功。
 
\
 
从中隐约透露出来的价值体系大致是,教育焦虑大多来源于中产阶级自身,外在环境的压迫,例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社会阶级固化、社会竞争加剧,并不是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本症结。
 
症结首先来源于父母一方,矛盾之所以产生,多是因为父母对孩子持有过高期望,或畸形家庭关系(空降父母、丧偶式教育、离异家庭)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导致父母在将孩子逼入绝境的同时,也将自己逼入绝境。
 
这种对中产阶级教育焦虑的审视与解读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家庭,但它代表了一种观点与立场,是创作者对中产教育焦虑问题给出的理想化答案。
 
 
 
突出00后叙事主体地位
 
观察《小别离》《小欢喜》《少年派》《带着爸爸去留学》这四部已经播出的教育题材剧集,明显可以感受到在叙述视角上,00后叙事主体地位的突出。
 
在这些作品中,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戏份是不相上下、平分秋色的。青少年主人公成为叙事主体之一,与父母、教师代表的强权力量站在同一天平的两端,分庭抗礼。
 
这种叙述视角的优势是抬高了孩子在教育冲突中的位置,赋予代表00后先锋价值观的青少年主人公更多话语权,允许他们站在自己立场上,发表对教育问题的不同观点。
 
\
 
已经备案的教育题材剧集中,《艺术生》《上游》《燃烧吧!少年》《再见少年》《少年强》《三年十一班》《三年2班》《七楼二十六班》等8部作品,均以高中为故事背景,探讨了身负巨大学习压力的00后对待高考这一全民关注议题时的不同态度,以及高考这一特殊背景下,学生与教师、家长因价值观念不同而展开的艰难磨合。
 
这种叙述方式从00后视角出发,关注00后在教育问题中自我价值的表达,更加符合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对于教育题材作品争取年轻观众的认同大有裨益。
 
 
 
关注不同教育现象
 
教育是一个边沿巨大的全民议题,在选择教育作为创作切入口时,不同作品关注的问题不尽相同。
 
现在较为常见的切入方式是选择一个特殊教育阶段,集中讲述3——19岁孩子在某一特殊时间节点的教育难题。
 
例如按照教育阶段划分,《起跑线》的切入口是学前教育,《小痛爱》的切入口是幼儿教育,《学区房》的切入口是“幼升小”,《小舍得》的切入口是“小升初”。在这些特殊时间节点,父母与孩子的代际冲突,父母之间的教育理念冲突,家长与学校的立场冲突,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冲突,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锐化,矛盾到达顶点,最终全面爆发。
 
除了放大特殊教育节点的特殊矛盾之外,留守儿童教育、少年儿童教育、体育特长生教育、艺术考试,以及男性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意识缺失、城乡教育差异,等等,也是当下教育题材作品尝试讨论的话题。
 
\
 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
 
《陪你长大》讲述在市教育局“平衡教育资源”号召下,青年美术教师下乡任教,帮助留守儿童成长的故事;《成长路上》讲述一群家庭背景迥异的少年儿童,在退休街道主任与戏剧学院毕业生帮助下逐渐成长的故事;《少年强》讲述一名体校教师,打破“重文轻武”教学传统,帮助学生实现体育梦想的故事;《艺术生》讲述了一名高考成绩优异的艺考生,与应试教育作战,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为人父母》讲述一对缺席儿子成长的离婚夫妻,在改变与陪伴过程中,帮助儿子度过青春期,共同成长的故事。
 
\
 印度电影《起跑线》
 
这种对不同教育现象、不同教育矛盾的广泛关注,与当下中国社会特殊、复杂的教育环境相关,如果能在立足于现实的前提下展开深入有价值的探讨,对于教育题材作品丰富内容表达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