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wen release
慈文发布 首页 > > 慈文发布 > 网娱大趴
后IP时代,“被捧杀”后扎堆回归的IP改编还有爆款公式吗?
日期:2019-10-11 14:36:57 浏览次数:
IP并非原罪,关键要看IP如何打造。捧杀之后,东山再起的IP影视改编已经迎来了后IP时代,这一次有哪些变和不变?
 
文 | 代晴
 
IP已死、IP失灵、去IP化,这两年以来,IP就和“流量”一样,俨然成为了媒体眼中被妖魔化的词语。虽然是遭人人喊打,但现实却是,IP改编的影视作品依然占据行业的半壁江山。
 
就今年的暑期档来看,《陈情令》《长安十二时辰》《亲爱的热爱的》《全职高手》——清一色的改编剧,《陈情令》和《全职高手》还都算得上是大IP改编。
 
\
《陈情令》《全职高手》《长安十二时辰》
 
质量上,IP改编剧也不乏多部高分作品出现,从《人民的名义》《琅琊榜》到近来的《大江大河》《长安十二时辰》,都是IP改编而来的作品。
 
如同流量非原罪一样,IP改编本身并非原罪。经历了捧杀之后,东山再起的IP影视改编已经迎来了“后IP时代”,而这次有哪些变和不变?
 
 
被捧杀的IP
真的已经失灵了吗?
 
两年前,影视娱乐行业无IP不谈,当时投资人、制片导演等参与者的共识是“只要这个剧是由大IP改编的,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大IP+大流量+大制作”就是爆款打造黄金公式。然而短短两年,很少有圈内人愿意主动用及IP这个词汇。
 
市场在对IP的狂热崇拜中度过了三四年的时间,但是当从业者纷纷开始怀念煤老板的时候,IP思维轰然倒塌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在IP最盛行的2017年,热门IP剧在豆瓣却集体遇冷,《孤芳不自赏》《择天记》等均在及格线以下。
 
随着《武动乾坤》《凤求凰》《莽荒纪》《扶摇》等被寄予厚望的大IP剧,毫无例外地高开低走,头部玩家几乎全部难逃市值蒸发、“失血”过度的命运,IP经济的信心开始从内向外崩坏。
 
\
《莽荒纪》
 
一时之间,IP成了众矢之的,如同过街老鼠遭受人人喊打。流量明星的日子也不好过,IP、流量开始逐渐销声匿迹,从以前的宣传标语标配到现在只字不提。就在我们以为IP已经日落西山之时,点开仅有的几部爆款作品的详细资料,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这部剧竟然也是IP改编的?
 
根据不完全统计,2016-2018三年间累计收视点破3的剧目有4部,破2的有16部,破1的有99部。4部累计收视点破3的剧目中,IP剧有3部,占比75%。三年间网播总量破百亿的剧目中,IP剧比重高达67%。不仅如此,三年以来评分7以上的IP剧数量逐年递增,涨幅高达110%。
 
尤其是今年暑假档的影视剧小高潮,基本上是靠IP改编剧撑起了大局。电影方面,IP改编的影响力同样是不容小觑,例如《芳华》《流浪地球》等现象级电影作品均来自于IP改编,但与影视剧的网文改编基因不同,电影改编多来自于严肃文学作品。
 
\
 
在经历了如同过山车一般的市场变化以后,很多业内人士做出更加理智地分析,所谓IP失灵并不是指IP的势能出现了衰减,而是偏离IP价值的创作失灵。当IP失灵的时候,创作者并没有认真思考背后的逻辑,反而是让IP已死的谣言四处散播,最终信任和价值体系开始动摇,彻底破坏了IP的良性创作环境。
 
现在整个行业对IP的反思,与其说是“回归内容”,不如说是对IP避而不谈或弃而远之。回到IP(Intellectual Property)本身,直译是知识产权,这显然是一个中性词,指那些适合二次开发的文学作品、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产业链上游的内容产品。
 
\
 
IP在二次开发方面有其天然的优势,尤其是文学作品的影视化。一方面,IP题材更加多元化,而且IP改编周期更短,这些都适应了影视创作的需求;而且IP大多是经过市场验证过的内容产品,有一定的粉丝基础,也能够有效降低创作风险。
 
“IP改编也好,原创也好,不过是剧本孵化的路径有所不同。我不在乎内容从哪来,我只要好的内容。”欢瑞世纪总裁助理、创意研发中心总经理张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言。这也证明好的内容才是制作方的根本诉求。而如何打造IP,让其价值能够真正发挥出来,才是影视行业要解决的难题。
 
 
良币驱逐劣币
后IP时代已来
 
经历了捧杀的IP影视化正在迎来所谓的后IP时代。后IP时代的创作环境以两极分化为主要特征。一方面,市场上仍有劣质的IP还在改编怪圈中打转,难以逃出恶性循环。
 
从晋江的已出售版权一览来看,至2019年,已经影视化的IP比例很小,大部分作品版权买了后并不能翻拍,而这之中古装玄幻、仙侠题材的IP占大多数。这些IP最后大概率不会被精细制作,最终成为市场中的劣币。
 
\
 
而资方手握这些劣币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翻拍冒险,闲置亏本。今年,李易峰曾传将出演古装奇幻剧《镜·双城》引发大量粉丝强烈不满,官方发布否定声明后这场风波才得以平息。
 
很多在以前看来只有当红流量演员才能参演的大IP现在已经成为了毒饼,流量演员也明白了向精品剧转型才是发展正道,这些IP反倒是给了年轻新人演员和一些选秀演员机会,《镜·双城》就将由两位新人演员接盘。
 
另一方面,大浪淘沙、优胜劣态,历经考验的优质IP仍是当下最重要的影视源头、市场中的香饽饽。这些优质IP首先一定是适合二次开发的优质内容,优质的IP走上工业化、流程化、规范化开发道路,业内最顶尖的资源和团队为一部影视剧保驾护航。
 
典型的代表就是正午阳光,其制作的作品从《琅琊榜》、《欢乐颂》到《大江大河》,均是IP改编剧集,豆瓣评分都达到8分以上,被业界称为"正午出品,必属精品"。
 
\
《琅琊榜》《大江大河》
 
以《琅琊榜》为例,《琅琊榜》是2006年“架空历史类年度网络最佳小说”。2011年,小说《琅琊榜》影视改编版权由山东影视传媒集团购买并制作成影视剧,凭借饱满缜密的剧情、演员精湛的演技和精良的制作一炮而红,剧中的黄金构图比例一度让其被媒体封为神作。
 
后IP时代的IP选择将更多元、更高质,挖掘垂直圈层内容,开拓细分的小众市场,满足观众的更多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内容本身的质量正在掩盖作者的名气,中下层作者开始获得更多话语权。
 
不同于以前的网文改编占主流,现在严肃文学作品的改编成为了主流。除了像《长安十二时辰》这样的优质文学作品,甚至连严肃的文学名著也开始触网尝试,今年5月,爱奇艺和当代明诚宣布将联合开发莫言的代表作《丰乳肥臀》。
 
\
爱奇艺将与当代明诚联合开发《丰乳肥臀》
 
值得一提的是,IP的版权价格正在趋于稳定。慈文传媒董事长马中骏在2016年说道,“10年前,三四十万元就算贵的了,现在同类等级的IP版权价格最低也要五六千万元”。而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的IP价格两三百万是比较常规的。历史低位难以再现,现在这个价格对于制作方来说已经温和了不少。
 
《陈情令》的产业链衍生开发也成为了今年夏天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不仅是在热播期间超前付费点播豪赚1.56亿,而且其推出的系列口红36分钟全网售罄,据媒体统计,《陈情令》周边衍生品开发收益保守估计超过1200万,充分展现出大IP雄厚的吸金实力。
 
\
 
无论是IP题材的选择、IP的价格还是IP产业链的衍生,现在的IP市场已经大不同于往日,盲目哄抢的恶果还需要资方消化一段时间,而优质IP精品化创作的理性回归将成为后IP时代的主流。
 
 
后IP时代
还有爆款公式吗?
 
IP并非原罪,关键还是要看IP如何打造。诚然,在影视行业由资本主导的大环境下,“大流量+大IP+大制作”的公式在某种程度上是成功的。但制作者也应该看到这条发展道路是短视的。影视行业的整体环境在改变,适应新的环境探索新的IP发展之路,是后IP时代迫在眉睫的主命题。
 
首先,现实主义回潮是当下影视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从《人民的名义》开始,现实主义IP题材就成为片方的重点寻求对象。今年,《大江大河》《都挺好》《小欢喜》《少年派》《加油,你是最棒的》等多部IP改编的现实主义剧集热播,也让接下来IP题材的选择有了更为明确的指引和方向。
 
\
 
其次,精品意识现在已经深入了个影视行业的血脉之中,从演员演技到拍摄构图、后期剪辑,“精耕细作”才是为作品保驾护航的真实力。对于IP改编剧来说,亟需建立起从剧本改编、到拍摄制作、宣传发行、产业链衍生等一系列标准化、流程化的工业产业链。
 
例如,暑期档的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投资超过五亿人民币,前期筹备7个月,拍摄七个月,后期长达八个月,9000多个特效镜头。《全职高手》是国内首部运用虚拟引擎技术进行拍摄的剧集,据悉,该剧线上世界部分超过300分钟,动用566名相关工作人员,耗时一年半。
 
\
《长安十二时辰》特效镜头 
 
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昔日所谓的大IP正在进入降维制作,尤其是一些玄幻仙侠,古装言情的大IP,最后可能会以小成本网剧的形式制作播出。
 
最后,粉丝经济的威力已经有目共睹,对于文学作品影视化的IP改编来说,粉丝基础本来就是其一大优势。这就要求投资方转变思维,将囤积IP转变为运营IP,正视粉丝受众话语权的增长,尊重粉丝的需求,与粉丝保持高密度互动。
 
具体来讲,剧集可以配合线下见面会、周边产品的开发等产业链的衍生项目,提升粉丝的消费体验,探索更加多元联动的变现渠道,将粉丝的需求和IP改造的产业化之路结合起来,全方位发挥IP变现能力,推动行业更加长远的发展。
 
在IP急速发展这几年,其实有很多“爆款”公式涌现出来,比如“爆款=主流情绪+超级人设+经典叙事模型”、“原作者=好编剧”(特指IP改编过程中)、“超级IP=爆款作品+平台占位+系列产出”等等。
 
虽然行业总是试图为IP改编总结出公式,但爆款是不可复制的。跟紧主流方向、树立精品化意识的基础上,根据每个IP自身的特色进行改编和选角,自然不会偏离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