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wen release
慈文发布 首页 > > 慈文发布 > 网娱大趴
大男主剧如何打破“阴盛阳衰”的僵局?
日期:2019-12-03 16:20:41 浏览次数:
作者 | 申敏     来源:猫眼文娱
 
《庆余年》惊喜上线,《鹤唳华亭》播出正酣,要说两部剧的共同点,即:都为大男主剧。
 
从数据来看,《庆余年》和《鹤唳华亭》都属于古装权谋剧,《鹤唳华亭》深受女性受众喜爱,而《庆余年》也已显露出爆款大剧潜质。这并非孤例,前段时间收官的《陈情令》《长安十二时辰》都出现了题材性别属性和主要受众性别相悖的现象。
 
不难理解,在粉丝经济催生的“赏色时代”下,大男主剧具有“异性相吸”的天生圈粉优势。
 
\
 
这也为国产大男主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思路:一是继续用军旅、刑侦等硬核题材巩固男性受众;二是通过采用粉丝向的演员配置和对题材做相应的性转,来吸引女性受众的关注。
 
可在国产电视剧史上,大男主剧向来拼不过大女主剧,因此被人调侃“阴盛阳衰”。这种怪象在2015年被打破,正午阳光的《琅琊榜》一炮打响,似乎预示着大男主剧迎来崛起之势。
 
纵观国产大男主剧近三年的表现,既有匠心打磨的精品佳作,也有在同质化扎堆下的“炮灰”。尤其献礼热潮袭来,更加快了大男主剧优胜劣汰的洗牌速度。主旋律给创作者提出了新的命题,若故步自封必将原地踏步。
 
不如把眼界放宽,看看文化土壤相近的邻国是如何玩转大男主剧。最近热播的几部日韩剧口碑不俗,拆解其成功元素,或许能给日渐模式化的国产大男主剧带来新的观察样本、切入视角和探讨议题,打破僵化的创作思维。
 
 
大男主剧的演变
 
梳理近三年国产大男主剧的代表作,从题材类型、故事剧情、演员阵容等方面可勾勒出该类剧的流变轨迹,在一定程度折射出创作背景、市场需求、受众审美、制播模式对大男主剧的影响。
 
综合网台端收视率、播放量和豆瓣口碑三大维度数据,2017年表现优异的大男主剧有:《人民的名义》《白鹿原》《军师联盟》《白夜追凶》《猎场》《择天记》。
 
2018年剧集年榜排名靠前的大男主剧为:《大江大河》《猎毒人》《沙海》《老男孩》《琅琊榜2》《镇魂》《斗破苍穹》《利刃出击》。
 
2019年目前为止的大男主剧代表作有:《破冰行动》《长安十二时辰》《陈情令》《老酒馆》《全职高手》《鹤唳华亭》《怒晴湘西》《古董局中局》。
 
\
 
可见,这三年来在势头强劲的大女主剧中突出重围的大男主剧,题材上古装权谋、悬疑犯罪、年代是三大“常青树”。其中,后两者正是献礼剧热衷的题材类型。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创下收视神话的全民爆款剧《人民的名义》,是陷入十几年冬眠期的反腐剧解禁回暖的代表作。这部剧情尺度极大的反腐政治剧,把镜头对准贪官和纪检人员两大主体,将一个个鲜活案例适当艺术加工后编织成盘根错节的多条人物线和故事线。
 
该剧能一鸣惊人,与十八大后反腐工作的大力推进密不可分,也造就了国产电视剧的经典男人群像戏。可惜的是,这类揭露官场阴暗面的男性政治剧,近两年再无新作。被寄予厚望的《人民的财产》至今仍未官宣定档。
 
\
 
另外,相较古装、年代、悬疑这些相对窄众的题材,以都市为故事背景的大男主剧因其接地气的调性,容易辐射更广泛的受众。
 
这类剧大多以职场、情感为表现载体,主题往往是“平凡的人为自己生活的世界而奋斗”。2017年的《猎场》、2018年的《老男孩》,莫不如此。
 
随着网生代愈发被重视,一些青春向的大男主剧也破土而出。有的旧瓶装新酒,让年轻男偶像或流量明星主演古装剧,如今夏爆款《陈情令》《长安十二时辰》。有的挖掘垂直圈层,如电竞网剧《全职高手》。
 
\
 
大男主剧的一大主要来源是IP改编。当打怪升级的男频小说被搬到荧屏,会变成天马行空、狂开金手指的视效爽剧,而逻辑漏洞成为硬伤。
 
这类剧在前两年还有人买单,但到了今年迅速降温。一与限古令、献礼剧等政策调控相关,二与影视寒冬资本退潮和小鲜肉的爆款公式失灵有关。
 
 
陷入瓶颈,难逃扑街
 
国产大男主剧无论包裹的外壳如何,都不约而同内嵌着典型的中国式叙事,折射出中国男权社会根深蒂固的“胜者为王”强者理念与邪不胜正的价值观。
 
在某种意义上,大男主剧于男性受众而言,是逃离日常焦虑、安放理想寄托的“桃花源”和重返现世的蓄力站;于女性受众而言,是跳脱世俗感情观的秘密基地和独立意识外化的精神追求。
 
那些令人称道的成功大男主剧,无不是深谙受众心理、贴合了创作规律。
 
\
 
尽管国产大男主剧近几年逐渐复苏并走向类型的多元化,路径似乎清晰,但途中难免出现跟风者搅混水。一旦陷入同质化的窠臼,就容易引起大众的审美疲劳。而刻意迎合女性受众制作的大男主剧,有时甚至会遭来反感。
 
说到底,是扭曲了大男主剧蕴含的精髓内核,忽略了大男主剧承担的文化责任,导致形似神不似的失真。
 
尤其被赋予时代性语境的献礼剧,要么只完成了多种元素的置换、拼贴与重组,要么粗暴地套用同类爆款剧的制作公式,并没有意识到缺乏令人耳目一新的专属辨识度。所以一旦扎堆出现换汤不换药的剧作,就会因观众注意力被分散而沦为炮灰。
 
另外,为了击穿男女受众的观剧壁垒,一些大男主剧会寻求最大公约数,可是如果尺度把握不好,两边都会得罪。
 
强卡司、大制作的《天盛长歌》,把女频小说《凰权》改成天盛王朝六皇子宁弈为一番的男主剧,尽管宣传时打出“男女双强”的名号,但该剧散发的浓厚男性荷尔蒙,坐实了IP改编强行性转。结果收视与口碑严重倒挂。
 
\
 
改变原著人设、硬给男主角配对的大男主剧《莽荒纪》,把女性角色物化成一个个为丰富男主人物形象的符号。看似既满足男性受众情感投射又迎合女性受众审美喜好的做法,最后却落得两边不讨好。
 
还有一些随意添加爱情线的大男主悬疑剧、刑侦剧,打乱了叙事节奏,破坏了紧张氛围,得不偿失。
 
 
男性图景的创新指南
 
日韩影视作品中的大男主剧经过多年的创作进阶,基本形成硬汉风、弱势男两大派系。前者以《信号》《辅佐官》《半泽直树》等剧为代表,后者如《我的事说来话长》《主君的太阳》《我的老板每天死一次》。
 
成功的日韩大男主剧或多或少都对国产同类剧具有借鉴意义。
 
需要强调的是,日韩剧的弱势男既可以是外表柔弱的男子,也可以是心理层面有弱点的男性。这类大男主剧不过度渲染男权主义,调性温和、无攻击性,给观众舒服的感觉。小奶狗、社畜这些经典荧屏形象,对应的则是现实生活中的草食男和软萌男。
 
日韩大男主剧找到了虚构影像与现实世界的嫁接点,把社会现象作为素材融入影视创作里,剧中的男主角宛如镜像,映射底层平凡人生活百态的同时,揭露隐藏在阴暗角落的真相。
 
尤其日本大男主剧,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美国社会学家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为角色的言行举止找到现实支撑,给剧作注入现实注脚,呈现出社会剧的面貌。
 
正在热播的高口碑日剧《我的事说来话长》,塑造了存在于日本社会的两个典型男性形象——啃老族与中年社畜。
 
\
 
前者自创业失败后就宅在家里,靠着“小聪明”赚母亲给的零花钱,被姐姐看不起,还死要面子放嘴炮维护自尊,想给女社长做软饭男却惨遭“退货”;后者是为了家庭放弃音乐梦想沦为社畜,结果郁郁寡欢、无奈辞职。
 
剧中这两个站在三四十岁当口的迷茫男,浑身散发着丧气,但却治愈人心,取得豆瓣8.5高分。成功归因于三个字——太真实。该剧以描摹人物缩影的方式,用一个小切口撬起了日本啃老的“蛰居族”这座冰山。
 
据日本内阁府调查显示,20-24岁成为“蛰居族”的人占了13%,年龄越往上涨比例会递增,其中70%以上为男性。《日本经济新闻》指出中高年“蛰居族”出现的原因是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导致的“就职冰河期”。
 
《我的事说来话长》反映了日本社会部分男性的生存现状,残酷却真实。该剧最妙的地方在于设计了两个女强人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益加凸显日本弱势男的脆弱。这才是能激发受众共情的真正的现实主义题材。
 
 
 
当国产剧纷纷聚焦30岁+中年女性的焦虑和生存困境时,日剧找到了新的观察样本和切入视角探讨相同的人生议题。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同样举步维艰的男性,打破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观,反而给观众带来视听新鲜感。
 
一些国产大男主剧虽然也在讲述烟火生活,但参杂了情感这一调味剂后反而变得有些悬浮。或许在创作源头就解开性别枷锁,将主题放大至具有普世价值的社会议题,有助于打开新局面。
 
韩剧《偶然发现的一天》和《绿豆传》,剧名都是以男主角名字命名,但剧情却反转到让人误解是“伪男主剧”。
 
《偶然发现的一天》主打奇幻高概念的路线,外表糖果剧,内核是在探讨“我是谁、我的未来走向何方”的严肃话题。
 
剧中男主角哈鲁哪怕牺牲自己也要改变女主角被画家操控的命运,这种英雄化的形象构造模式结合反套路的叙事手法,营造出戏份虽少但存在感极强的人物弧光。
 
\
 
《绿豆传》让男主角假扮成寡妇寻找身世线索,演员张东润清秀的女装扮相被网友笑称“最像女主的男主”,性转梗为故事走向插上想象的翅膀,既出其不意又有喜剧效果,而且还满足了泥塑粉的审美口味。
 
另外,该剧设置的寡妇村,是韩国父权制社会运行逻辑下对厌女症发起的挑战,在精神层面上契合了女性的独立自主意识。
 
可见,一些韩国大男主剧在迎合女性受众方面采用讨巧或直戳痛点的策略,不牵强,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虏获芳心。
 
要想改头换面,国产大男主剧势必要从创作源头寻求出路。创作者需要深入一线,捕捉普通人的生活点滴,提炼出符合社会背景的人性痛点,尽可能还原深挖,用换位思考丰富剧作的肌理、填充其血肉。观众会看到幕后主创的真心,并报以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