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wen release
慈文发布 首页 > > 慈文发布 > 网娱大趴
2019科幻众生相:跟风、跳票、“软拍”和孵化难
日期:2019-12-03 16:28:56 浏览次数:
 
导语:
整个行业应当记住的是《流浪地球》成就、《上海堡垒》失意背后的诸般坎坷,将目光回归到科幻内容以及工业化生产本身,扎扎实实地去迎接真正的“国产科幻元年”,而不是让中国科幻电影的荣耀时刻昙花一现。
来源:悦幕中国电影观察
作者:七月
“《流浪地球》今年的确带火了科幻,我也想攒个局,我们投资也挺大的。”
《流浪地球》火了以后,不止一位导演这么表达过。投资3亿起步、一流影视基地筹备,国产科幻“真正的元年”就在这样的狂热中开始。
另外,在下半年涌现的科幻电影创投上,许多0剧本,拍摄周期15-18天的项目并不少见。这些看上去“不靠谱”的作品和《流浪地球》《上海堡垒》共同组成了国产科幻电影的2019。
对于整个产业来说,科幻电影的出现的确需要鼓励,但如今的“泡沫”似乎不能不去提防。实际上,除了《流浪地球》和《上海堡垒》,此前开拍甚至杀青但仍未上映的国产科幻并不少。而这些科幻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上映5部,待映4部
国产科幻的“春天”?
\
2019年年初,没人不知道郭帆携手吴京带着“小破球”在热闹的春节档奋斗;2019年暑假,没人不知道滕华涛那句被业内曲解的“用错鹿晗”。可以说,虽然2019年并不算国产科幻元年,但一定是国产科幻的“春天”,这个春天里有发芽也有寒风。
其实,除了已上映、上线的几部国产科幻影片,在2019年待映的国产科幻元素影片名单中,还有着《拓星者》《希望岛》和《明日战记》《星球战纪之反抗》4部影片。当然,这并不包括数次“跳票”的《三体》。
其中,由张小北自编自导的《拓星者》连续几年在腾讯影业的片单中以重点项目亮相,但2017年杀青的该片并未在原定的2018年上映,亮相了2018年北影节、发布了一组宣传海报之后,便“杳无音讯”。
同样的,由古天乐、刘青云主演的《明日战记》斥资3亿由古天乐的“天下一”公司担任主要特效制作,早在2018年便曝光了预告有望于2019年秋季上映,但再无任何动静。
而《希望岛》则属于中芬合拍片,由芬兰导演提莫·沃伦索拉执导,段奕宏和安迪·加西亚主演,早在第67届柏林电影节上已掀起一场预热,之后于2018年1月正式杀青、3月发布了预告片,至今仍在2019年待映片单中。
总结看来,这几部待映影片基本都是与《流浪地球》《上海堡垒》处于同一时期或较晚一步启动的硬科幻项目,几乎距离杀青已久,却迟迟未能在2019年定档上映,甚至都消失了讯息。
\
可以发现,待映的几部国产科幻影片从简介来看基本都偏向于硬科幻题材。在2019年已上映的国产科幻元素影片中,真正的硬科幻仅为《流浪地球》一部,定档上映的多为软科幻片或者科幻元素并不是主要成分的影片。
根据目前的信息统计,加上即将上映的《被光抓走的人》,2019年一共有4部国产科幻元素电影上映。此外,优酷平台还独家上线了一部科幻网络电影《最后的日出》。
然而,与春节档两部国产科幻影片大力推动了国产科幻的发展不同,其他几部国产科幻影片的两极分化现象较为明显,表现也略逊一筹:《最后的日出》在优酷的热度刚过300,《上海堡垒》最终票房仅破亿。
尤其是被视为《流浪地球》第二棒的《上海堡垒》的溃败,证明了“IP+流量”模式的又一次失败。但实际上,这才是国产科幻的常态。毕竟仅一部作品的成功,不足以代表整个类型的崛起或者行业的整体水平。
\
国产科幻经历了2019年一年的发展,《流浪地球》几乎是极其幸运地成为了国产科幻的一座高峰,但国产科幻的后来者们暂时还难以复制它的神话。《流浪地球》大卖,对于电影市场来说可能是一次超常发挥,而《上海堡垒》才显示出中国科幻真正的整体水平。显然,《流浪地球》的高光背后,国产科幻依然是个并不乐观的问题。
大量0剧本创投项目“涌现”
谨防跳票现象。
\
虽然从《流浪地球》的高光到《上海堡垒》的失意,当下的国产科幻市场仍旧处于并不怎么乐观的现状。但至少,从过去“中国是否具备科幻土壤”,到今年关于“科幻元年”的激烈争论,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进程已经有了肉眼可见的质的飞跃。
正如郭帆所说:“《流浪地球》也许不代表中国科幻元年,但却是一个节点,让怀疑的声音少了一些,信任多了一些,让更多人愿意参与进来,推动中国电影的工业化往前发展。”
可以看到,今年在整个行业燃烧着科幻热——像是中国科幻大会的科幻影视创投会、蓝星球科幻电影周等活动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组委会设立的奖项越来越丰富,也有更多的科幻电影创投项目参与进来。除此之外,实际上的备案公示以及各大剧组动态中也已经有了不少正在筹备的科幻项目。
不难看出,如今国产科幻的内涵与题材正在不断外延、阵营正在不断壮大。然而问题在于,一种类型片成为大势之后,会出现很多跟风项目以及创作者的出现,这在影视行业早已成为一种常态。《流浪地球》大卖之后,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科幻跟风潮,这跟风背后正是整个产业浮躁的表现。
\
如今,被激活的国产科幻产业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泡沫。通过这些科幻项目可以看出,大部分项目都属于硬科幻。
实际上,上述提到的科幻项目,剧组信息所公示的拍摄周期较短,有的甚至仅有15、18天,还甚至出现了同时期同团队操盘两个项目的情况。虽然不能武断地认为这些科幻项目就是《流浪地球》之后的跟风项目,但如此短的拍摄周期还是让人对影片最后呈现出来的品质有所担忧。这也令人怀疑粗糙质感的科幻电影面世,会不会破坏如今由《流浪地球》开创出来的良好科幻风气。
此外在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雨果奖之后,影视行业也掀起了一波科幻热。当年,有超过20部科幻小说的改编版权成交。但热情过后,撑不起科幻电影体量的电影工业生产问题直接暴露出来,像是《三体》直接遭遇了多次跳票,其他多数科幻项目进入了“难产期”,泥足难拔。
目前,一部《流浪地球》再次勾起了市场的科幻热,想要实现快速投产、快速变现的跟风项目也大有所在。当下的国内电影市场还需要更加成熟的技术、人才以及更加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商业模式,本着跟风目的的科幻电影可能并不是划算的买卖。这意味着,如今的科幻电影市场仍旧存在着“被跳票”的高风险性。
\
与此同时,目前的科幻创投大会也隐藏着一些问题:虽然设置了许多奖项,并进行奖金扶持,但扶持力度对于大制作、大体量的科幻项目制作成本只是杯水车薪。甚至有不少项目是半成品甚至0剧本进行招投,还处于表面建设,被搁浅的风险度并不低。
显然,虽然国产科幻产业已经被激活,但这些激活很多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甚至激活了不少浮躁的泡沫,这实际上给国产科幻产业打地基带来了一些潜在隐患,更不用谈对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进程起着怎样的推动作用。
真正的“续集”,四年后
软科幻为硬科幻培养观众。
\
《流浪地球》之前,国内观众会质疑中国电影没有科幻,《流浪地球》之后,每一部国产科幻会被质疑比不上《流浪地球》。
已经拥有了第一部较为不错的试水结果,面对着大环境的飞快节奏,郭帆还是想要带着《流浪地球》的续集慢下来:“我看到有人期待我们中国科幻弯道超车,想要不翻车,就得把路修好,把驾驶技术练好。”
郭帆计划用一年半到两年打磨世界观,再各用一年完成拍摄和后期,希望能从人物故事、美术设计和特效制作层面都进一步缩小和国外同类型题材影片的差距。有着前作经验的基础上,《流浪地球2》的制作周期仍为4年半到5年,可见硬科幻项目,尤其是大体量科幻项目的孵化之难,并不是单纯靠资金砸出来的。
即便是市场反馈不尽如人意的《上海堡垒》,电影的制作成本高达3.6亿、制作时长也长达近6年。按照《上海堡垒》释出的讯息,影片花在特效后期的经费约为成本的40%左右,也就是大约1.44亿元。但从成本投入和成品的成熟程度来看,这仍不能与好莱坞科幻大片同日而语,我们欠缺的是整套工业化生产的意识、对工程节点的把控以及量产科幻影片的资金支持。
而溃败的《上海堡垒》恰好给了热得发烫的行业一个警示:“科幻元年论”还是为时尚早,国产科幻还需要经历很多部《上海堡垒》的积累,才能走向《流浪地球》,建立更加成熟、专业、细分的工业化制作流程体系。
 
目前的国内电影工业,虽能撑得起《流浪地球》《上海堡垒》这样大体量的科幻电影,但撑不起这样庞大的科幻电影的量产。在真正迎来“科幻元年”之前,国产科幻产业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卧薪尝胆,去准备更成熟的技术、更充足的人才、更标准化的生产作业,以及更丰富的商业模式。
同样的,目前的观众虽然对国产科幻有期待,但似乎并没有十分强烈的未来感来消化有着科幻故事体系的科幻电影的量产。因此,国产科幻的广阔市场还需要进一步挖掘,观众对科幻电影的观影习惯还有待加强。
无论是中国的电影工业还是受众市场,在迎来“科幻元年”真正来临之前都需要进行时间上的积累。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软科幻的表现就显得十分重要,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观众对科幻元素的观影习惯。
实际上,由于与《流浪地球》档期相撞而被掩盖的《疯狂的外星人》,正是更加符合当下市场的软科幻影片,也能给目前国产科幻发展指出一条更贴切的大方向——“软拍”。相较之下,《疯狂的外星人》走的是用科幻设定来融合本土文化性内容,比如喜剧、爱情等,更容易打通受众群体、引起共鸣。
\
此外,与《疯狂的外星人》类似的《被光抓走的人》《刺杀小说家》等软科幻影片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说明这一类的软科幻影片还是有着较为不错的群众基础和市场发展空间,应该成为国产科幻发展眼下的一大正确方向。
总结来看,整个电影行业应该正视当下的科幻市场现状,科幻题材的工业化电影流程对于目前的国产电影市场而言依旧是道门槛。
整个行业应当记住的是《流浪地球》成就、《上海堡垒》失意背后的诸般坎坷,将目光回归到科幻内容以及工业化生产本身,扎扎实实地去迎接真正的“国产科幻元年”,而不是让中国科幻电影的荣耀时刻昙花一现。
导语:
整个行业应当记住的是《流浪地球》成就、《上海堡垒》失意背后的诸般坎坷,将目光回归到科幻内容以及工业化生产本身,扎扎实实地去迎接真正的“国产科幻元年”,而不是让中国科幻电影的荣耀时刻昙花一现。
来源:悦幕中国电影观察
作者:七月
“《流浪地球》今年的确带火了科幻,我也想攒个局,我们投资也挺大的。”
《流浪地球》火了以后,不止一位导演这么表达过。投资3亿起步、一流影视基地筹备,国产科幻“真正的元年”就在这样的狂热中开始。
另外,在下半年涌现的科幻电影创投上,许多0剧本,拍摄周期15-18天的项目并不少见。这些看上去“不靠谱”的作品和《流浪地球》《上海堡垒》共同组成了国产科幻电影的2019。
对于整个产业来说,科幻电影的出现的确需要鼓励,但如今的“泡沫”似乎不能不去提防。实际上,除了《流浪地球》和《上海堡垒》,此前开拍甚至杀青但仍未上映的国产科幻并不少。而这些科幻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上映5部,待映4部
国产科幻的“春天”?
\
2019年年初,没人不知道郭帆携手吴京带着“小破球”在热闹的春节档奋斗;2019年暑假,没人不知道滕华涛那句被业内曲解的“用错鹿晗”。可以说,虽然2019年并不算国产科幻元年,但一定是国产科幻的“春天”,这个春天里有发芽也有寒风。
其实,除了已上映、上线的几部国产科幻影片,在2019年待映的国产科幻元素影片名单中,还有着《拓星者》《希望岛》和《明日战记》《星球战纪之反抗》4部影片。当然,这并不包括数次“跳票”的《三体》。
其中,由张小北自编自导的《拓星者》连续几年在腾讯影业的片单中以重点项目亮相,但2017年杀青的该片并未在原定的2018年上映,亮相了2018年北影节、发布了一组宣传海报之后,便“杳无音讯”。
同样的,由古天乐、刘青云主演的《明日战记》斥资3亿由古天乐的“天下一”公司担任主要特效制作,早在2018年便曝光了预告有望于2019年秋季上映,但再无任何动静。
而《希望岛》则属于中芬合拍片,由芬兰导演提莫·沃伦索拉执导,段奕宏和安迪·加西亚主演,早在第67届柏林电影节上已掀起一场预热,之后于2018年1月正式杀青、3月发布了预告片,至今仍在2019年待映片单中。
总结看来,这几部待映影片基本都是与《流浪地球》《上海堡垒》处于同一时期或较晚一步启动的硬科幻项目,几乎距离杀青已久,却迟迟未能在2019年定档上映,甚至都消失了讯息。
\
可以发现,待映的几部国产科幻影片从简介来看基本都偏向于硬科幻题材。在2019年已上映的国产科幻元素影片中,真正的硬科幻仅为《流浪地球》一部,定档上映的多为软科幻片或者科幻元素并不是主要成分的影片。
根据目前的信息统计,加上即将上映的《被光抓走的人》,2019年一共有4部国产科幻元素电影上映。此外,优酷平台还独家上线了一部科幻网络电影《最后的日出》。
然而,与春节档两部国产科幻影片大力推动了国产科幻的发展不同,其他几部国产科幻影片的两极分化现象较为明显,表现也略逊一筹:《最后的日出》在优酷的热度刚过300,《上海堡垒》最终票房仅破亿。
尤其是被视为《流浪地球》第二棒的《上海堡垒》的溃败,证明了“IP+流量”模式的又一次失败。但实际上,这才是国产科幻的常态。毕竟仅一部作品的成功,不足以代表整个类型的崛起或者行业的整体水平。
\
国产科幻经历了2019年一年的发展,《流浪地球》几乎是极其幸运地成为了国产科幻的一座高峰,但国产科幻的后来者们暂时还难以复制它的神话。《流浪地球》大卖,对于电影市场来说可能是一次超常发挥,而《上海堡垒》才显示出中国科幻真正的整体水平。显然,《流浪地球》的高光背后,国产科幻依然是个并不乐观的问题。
大量0剧本创投项目“涌现”
谨防跳票现象。
\
虽然从《流浪地球》的高光到《上海堡垒》的失意,当下的国产科幻市场仍旧处于并不怎么乐观的现状。但至少,从过去“中国是否具备科幻土壤”,到今年关于“科幻元年”的激烈争论,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进程已经有了肉眼可见的质的飞跃。
正如郭帆所说:“《流浪地球》也许不代表中国科幻元年,但却是一个节点,让怀疑的声音少了一些,信任多了一些,让更多人愿意参与进来,推动中国电影的工业化往前发展。”
可以看到,今年在整个行业燃烧着科幻热——像是中国科幻大会的科幻影视创投会、蓝星球科幻电影周等活动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组委会设立的奖项越来越丰富,也有更多的科幻电影创投项目参与进来。除此之外,实际上的备案公示以及各大剧组动态中也已经有了不少正在筹备的科幻项目。
不难看出,如今国产科幻的内涵与题材正在不断外延、阵营正在不断壮大。然而问题在于,一种类型片成为大势之后,会出现很多跟风项目以及创作者的出现,这在影视行业早已成为一种常态。《流浪地球》大卖之后,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科幻跟风潮,这跟风背后正是整个产业浮躁的表现。
\
如今,被激活的国产科幻产业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泡沫。通过这些科幻项目可以看出,大部分项目都属于硬科幻。
实际上,上述提到的科幻项目,剧组信息所公示的拍摄周期较短,有的甚至仅有15、18天,还甚至出现了同时期同团队操盘两个项目的情况。虽然不能武断地认为这些科幻项目就是《流浪地球》之后的跟风项目,但如此短的拍摄周期还是让人对影片最后呈现出来的品质有所担忧。这也令人怀疑粗糙质感的科幻电影面世,会不会破坏如今由《流浪地球》开创出来的良好科幻风气。
此外在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雨果奖之后,影视行业也掀起了一波科幻热。当年,有超过20部科幻小说的改编版权成交。但热情过后,撑不起科幻电影体量的电影工业生产问题直接暴露出来,像是《三体》直接遭遇了多次跳票,其他多数科幻项目进入了“难产期”,泥足难拔。
目前,一部《流浪地球》再次勾起了市场的科幻热,想要实现快速投产、快速变现的跟风项目也大有所在。当下的国内电影市场还需要更加成熟的技术、人才以及更加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商业模式,本着跟风目的的科幻电影可能并不是划算的买卖。这意味着,如今的科幻电影市场仍旧存在着“被跳票”的高风险性。
\
与此同时,目前的科幻创投大会也隐藏着一些问题:虽然设置了许多奖项,并进行奖金扶持,但扶持力度对于大制作、大体量的科幻项目制作成本只是杯水车薪。甚至有不少项目是半成品甚至0剧本进行招投,还处于表面建设,被搁浅的风险度并不低。
显然,虽然国产科幻产业已经被激活,但这些激活很多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甚至激活了不少浮躁的泡沫,这实际上给国产科幻产业打地基带来了一些潜在隐患,更不用谈对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进程起着怎样的推动作用。
真正的“续集”,四年后
软科幻为硬科幻培养观众。
\
《流浪地球》之前,国内观众会质疑中国电影没有科幻,《流浪地球》之后,每一部国产科幻会被质疑比不上《流浪地球》。
已经拥有了第一部较为不错的试水结果,面对着大环境的飞快节奏,郭帆还是想要带着《流浪地球》的续集慢下来:“我看到有人期待我们中国科幻弯道超车,想要不翻车,就得把路修好,把驾驶技术练好。”
郭帆计划用一年半到两年打磨世界观,再各用一年完成拍摄和后期,希望能从人物故事、美术设计和特效制作层面都进一步缩小和国外同类型题材影片的差距。有着前作经验的基础上,《流浪地球2》的制作周期仍为4年半到5年,可见硬科幻项目,尤其是大体量科幻项目的孵化之难,并不是单纯靠资金砸出来的。
即便是市场反馈不尽如人意的《上海堡垒》,电影的制作成本高达3.6亿、制作时长也长达近6年。按照《上海堡垒》释出的讯息,影片花在特效后期的经费约为成本的40%左右,也就是大约1.44亿元。但从成本投入和成品的成熟程度来看,这仍不能与好莱坞科幻大片同日而语,我们欠缺的是整套工业化生产的意识、对工程节点的把控以及量产科幻影片的资金支持。
而溃败的《上海堡垒》恰好给了热得发烫的行业一个警示:“科幻元年论”还是为时尚早,国产科幻还需要经历很多部《上海堡垒》的积累,才能走向《流浪地球》,建立更加成熟、专业、细分的工业化制作流程体系。
 
目前的国内电影工业,虽能撑得起《流浪地球》《上海堡垒》这样大体量的科幻电影,但撑不起这样庞大的科幻电影的量产。在真正迎来“科幻元年”之前,国产科幻产业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卧薪尝胆,去准备更成熟的技术、更充足的人才、更标准化的生产作业,以及更丰富的商业模式。
同样的,目前的观众虽然对国产科幻有期待,但似乎并没有十分强烈的未来感来消化有着科幻故事体系的科幻电影的量产。因此,国产科幻的广阔市场还需要进一步挖掘,观众对科幻电影的观影习惯还有待加强。
无论是中国的电影工业还是受众市场,在迎来“科幻元年”真正来临之前都需要进行时间上的积累。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软科幻的表现就显得十分重要,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观众对科幻元素的观影习惯。
实际上,由于与《流浪地球》档期相撞而被掩盖的《疯狂的外星人》,正是更加符合当下市场的软科幻影片,也能给目前国产科幻发展指出一条更贴切的大方向——“软拍”。相较之下,《疯狂的外星人》走的是用科幻设定来融合本土文化性内容,比如喜剧、爱情等,更容易打通受众群体、引起共鸣。
\
此外,与《疯狂的外星人》类似的《被光抓走的人》《刺杀小说家》等软科幻影片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说明这一类的软科幻影片还是有着较为不错的群众基础和市场发展空间,应该成为国产科幻发展眼下的一大正确方向。
总结来看,整个电影行业应该正视当下的科幻市场现状,科幻题材的工业化电影流程对于目前的国产电影市场而言依旧是道门槛。
整个行业应当记住的是《流浪地球》成就、《上海堡垒》失意背后的诸般坎坷,将目光回归到科幻内容以及工业化生产本身,扎扎实实地去迎接真正的“国产科幻元年”,而不是让中国科幻电影的荣耀时刻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