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片重映,为何进口片总比国产片能打?
日期:2019-07-03 13:32:40 浏览次数:
曾经有一部珍贵的电影摆在你的面前,而你没有为它买票,直到错过才追悔莫及。如果上天给它一次重映的机会,你希望它的票房是多少万?
一万亿太多,只争朝夕。6月21日,《千与千寻》在国内院线首日公映便斩获票房近5400万。截至7月2日,上映十二天票房3.9亿。这部由宫崎骏2001年执导的动画片,面世18年后梅开二度,其情怀感召力和经久不衰的艺术性让人叹服。
\
 
国产老片重映之路已历十年。2009年上映的《东邪西毒·终极版》打出“纪念张国荣”的口号,取得2600万的不俗票房。随后,《功夫》《甜蜜蜜》《倩女幽魂》《大话西游》《一代宗师》《新龙门客栈》等电影都曾重映。此次《千与千寻》的热映,也让不少影迷开始期待自己心头老片,能再度搬上大银幕。
有意思的是,国产老片的重映票房普遍不尽人意,过亿的仅《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2017年重映的《失业生》,赶着“哥哥”生日的东风折戟,票房仅609万;《倩女幽魂》和《新龙门客栈》的重映票房则分别只有280万元和610万;特意选在情人节上映的《甜蜜蜜》,最终票房仅1233万。
相比国产老片的惨淡收场,倒是好莱坞老电影重映票房都相当可观。2012年《泰坦尼克号》重映,在国内斩获9.46亿票房。之后以3D版本出现的《2012》《侏罗纪公园》也分别在国内拿下1.3亿、3.49亿票房。此次的《千与千寻》,也是进口老片的翘楚。
同样都是老黄瓜刷油漆,咋外国片要更“绿”呢?这其中的门道恐怕值得国内市场潜心研究。看似“无本生利”的重映片,也面临着版权、技术、宣发等投入,难回本的并不在少数。
2012年,《泰坦尼克号3D》在内地上映收获近10亿票房,让从业者既兴奋又垂涎。寻找经典影片重新上映,似已成为一条水到渠成的行业捷径。
\
 
这种文化现象,可以看成是“过去与现在意识形态的交互文本”: 当前的人们停下来稍作沉寂,重新审视这陌生的现实和已消逝的美好过往。孤独而又焦虑的个体在回首往昔时,被社会现实带入怀旧的时代。
老片重映无可厚非,但选择放映的渠道至关重要。加入电影资料馆公益放映,在电影频道针对特定观众佳片回顾,都是不错的复活方式。或者如美日等成熟市场,针对影迷开发珍藏碟片等线下产品,不一定非要挤进院线花费高成本重新发行一遍。
重映片大多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纪念性,与其打情怀牌,不如在策划上能够专业化。比如《大话西游》只在有选择的地区小规模发行,场均上座率超过50%,适当的饥饿营销,造成了一票难求的表象,票房效果反而更好。
除了常规的个人回顾展外,发行方还可开发更多维度的营销。比如通过专业的策展机构进行专题重映,或者打出加长版等宣传噱头;还可以把旧物料重新设计曝光,或者影人沙龙见面会等形式,都是很好的重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