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WEN FAMILY
慈文家族 首页 > > 慈文发布 > 网娱大趴
虚拟制片会是电影行业下一个革命性技术吗?
日期:2021-06-17 12:11:02 浏览次数:

 

今年初,随着Disney+热门网剧《曼达洛人》第二季的播出,一条展示剧组如何使用LED背景屏辅助拍摄的幕后花絮,让“虚拟拍摄”这个电影技术词汇走进了大众视野。
事实上,虚拟拍摄以及由此引发的电影制片体系的变革,也是当下中国电影工业的热门话题。
6月15日上午,以“虚拟与现实——电影制作新变革”为主题的电影技术论坛在沪举办。作为金爵电影论坛中受众较为垂直的一场,今年的电影技术论坛因为话题的前沿性,吸引了众多从业者和媒体参与。
\
国际一线视效公司Base Media(倍视传媒)创始人兼CEO克里斯·布兰博,国内顶尖特效公司天工异彩创始人兼董事长常洪松,《白蛇:缘起》《白蛇2:青蛇劫起》导演黄家康,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副总经理马平作为嘉宾出席论坛,就虚拟拍摄技术可能给中国电影产业带来的系统性影响,做出了多视角的剖析。
Base Media 作为后期制作团队,参与了两季《曼达洛人》的特效工作。克里斯·布兰博介绍说,在第一季时虚拟拍摄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后期需要做很多修补工作。到了第二季,技术已经越来越完善,这让后期的工作更加如鱼得水。
在他看来,虚拟拍摄能给制作公司节约很大成本,尤其是时间成本。在这个观众已经习惯了Netflix式刷剧,整个行业都在追求“更快、更好、更便宜”的时代,虚拟拍摄能够帮助制作跟上文娱消费的节奏。
当然,虚拟拍摄也会带来挑战。这种拍摄方法,预制作的过程非常复杂,可能需要提前3-4个月准备,这对电影制作团队的工作习惯是一种巨大挑战。不过,克里斯·布兰博依旧对虚拟拍摄技术非常看好。“但因为它确实高效、省钱,从业者可能需要一些学习曲线,但是我觉得一旦形成习惯以后,推广速度就会非常快了。”
在中国电影从胶片向数字的技术转型中,天工艺彩抓住了机遇,迅速成长为如今的行业领军公司。在天工异彩创始人兼董事长常洪松看来,近两年以虚拟拍摄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化制作技术的突飞猛进,特别像2006年前后的数字化转型时期,他也很期待虚拟制片能取代数字化制片,引领新的阶段。
关于虚拟拍摄的技术挑战,他也表达了与克里斯·布兰博类似的观点:
“虚拟拍摄其实从后期的本质上来说,就是把特效前置到开机以前,把它放到虚拟LED屏里,把它放到camera相机里面。这里面带来最大的挑战其实不是制片流程,最大的挑战是我们的导演,因为它逼着导演要把所有的创意在开机前都明确,并制作完成。”
目前,我们国内导演习惯在前期定大方向,边拍边找感觉,尝试不同的拍摄方案,后期再去慢慢打磨。这恰恰与虚拟拍摄要求的流程相反。
不过,已经有越来越多年轻的、有想象力的导演,愿意接纳这样新的流程和新的技术。常洪松认为,如果这样一种省钱、省时间的技术能够推广开来,将形成不可阻挡的趋势。
黄家康作为一位动画导演,介绍了虚拟拍摄技术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其实,在动画电影中,我们比较早就已经开始在用这套创作方法。因为动画电影跟传统电影有比较大的区别,本身就需要前期一些很具体准确的场景和概念设计。”
他介绍说,在追光动画成立早期就考虑到很多流程上的问题。为了跟好莱坞的动画电影竞争,就要在有限的预算下,把资源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所以,类似虚拟拍摄的前期创作、沟通,对动画电影是至关重要的。
他也以《白蛇2:青蛇劫起》为例,谈了虚拟拍摄技术在应用中的一些局限。
相较于第一部《白蛇:缘起》,《白蛇2》在人物表情的逼真度上,做了很大提升。在拍摄过程中,制作团队也使用了动作捕捉与面部捕捉的技术。但是因为动画电影对风格化要求比较高,需要对表情进行超现实夸张。然而,用捕捉技术拍出的表情很难进行编辑。因此《白蛇2》最终没有太多使用表情捕捉,而是在动作捕捉的基础上,用传统的手绘动画,完成了人物面部表情的呈现。
作为电影技术“国家队”的负责人之一,来自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的马平也提出了对虚拟拍摄的更高要求。
他坦言,虽然“虚拟制片”这两年才热起来,但事实上从詹姆斯·卡梅隆拍《阿凡达1》的时候,就有相关的概念提出来了。大概十年前好莱坞就有相关的应用级产品推出了。它已经涵盖了所有虚拟制作需要的技术,包括引擎的应用,实时渲染、实时合成、现场所有的实时系统,以及摄影机的追踪等等。
直到这两年“虚拟拍摄”才开始破圈,其实只是因为在传统虚拟制片的基础上,引入了LED背景墙的概念。这让虚拟拍摄变成了一个更直观的东西了。
“虚拟制片肯定是一个非常好的技术。特别对于相应适合的题材,它甚至能帮助节省50%-70%的成本。但我觉得,面对一个新技术的时候,它背后的工艺规律、制片规律、成本规律,还是要去钻研。”
在他看来,只有这样系统地进行实践探索,虚拟拍摄技术才可能很好地跟艺术表达相得益彰,跟中国本土电影产业的运作节奏相适配。
【文/铁皮小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