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wen release
慈文发布 首页 > > 慈文发布 > 网娱大趴
“IP热”退烧,网络文学如何实现价值裂变?
日期:2020-09-07 17:08:49 浏览次数:
作者:郭小蝈  来源:影视独舌

 
近几年“网络文学”这个词越来越出圈,甚至成为很多年轻人生活中的常态化存在。经过20多年的迅速发展,走在山坡上的中国网络文学不断自我成长,被广大网友列为当今世界“四大文化奇观”之一。
 
中国网络文学成为了重要的IP源头,伴随着IP概念的提出、走热,网络文学与IP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IP元年至今,5年间网络文学IP的发展从量变走向质变。经过内容积累、野蛮生长两个阶段之后,在2017年下半年开始降温,而看似退烧的“IP热”,实则在回归理性的路上,积累着质变的能量。
 
\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时值第四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举办之际,在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 、烹小鲜联盟&IP价值官承办的“网络文学+IP”论坛上,行业人士齐聚,通过IP价值官主编李娅发布的《2015—2020年网络文学IP赋能价值报告》,我们切身感受到了网络文学的IP力量。
 
\
IP价值官主编 李娅
 
正如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苏在致辞中讲到的那样:“中国网络文学已经走过20多年的历程,从初试啼声到引吭高歌,从小荷露角到繁花盛开,网络文学在肥沃的中国特色互联网土壤中结出了丰硕果实,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屡屡引爆荧屏,网络文学IP全产业链价值凸现,成为文化产业的新增长极和文创产业的‘富矿’。广大网络文学作家,正在成为我国文艺大军的一支劲旅,大批网络文学作品集结出版,走上荧屏、走出国门,可以说中国网络文学欣欣向荣,已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局面。”
 
\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苏
 
那么,在2020年这样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在IP逐渐回归理性、内容价值日益凸显的当前,网络文学IP如何赋能内容行业发展,如何在更广阔的维度上实现价值裂变?
 
论坛上,爱奇艺副总裁、自制剧开发中心总经理戴莹,咪咕数字传媒副总编李正,知名教授、编剧、制片人梁振华,编剧黄海,编剧、导演沈嵘,编剧、北京作家协会会员陈肯,六位嘉宾齐聚现场,围绕赋能、破局,共同探讨网络文学IP的价值裂变。
 
\
 
赋能·IP如何选?
进入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又纠缠不去,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作为线上娱乐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学行业受到波动影响,但整体呈现出积极发展的态势。
李正结合咪咕阅读平台的网络文学作品表现谈道:“从类型上来看网络文学行业依旧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古言、武侠、玄幻等类型在网文市场上依旧十分受欢迎,这两年现实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也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
咪咕数字传媒副总编 李正
 
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作品跳出文本模式,通过漫画、游戏、动画、剧集、电影、舞台剧等多种形式让更多受众看到。由于影视作品受众基数大、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强,成为当下IP赋能网络文学最突出的表现形式。
 
那么从影视内容创作角度来看,什么样的网络文学作品会成为IP改编的潜力股?
 
“内容的独特性”成为论坛嘉宾挑选IP的共性认知。
 
戴莹表示:“因为我们这个行业是容易趋同的,出现一个爆款大家比较容易跟风,所以在挑选IP的时候,内容的独特性非常重要。从视频平台角度出发,剧集内容的题材类型每年每一类型都有固定占比,但对于单个项目来说自己的独特性才是吸引人的重点。”
 
\
爱奇艺副总裁、自制剧开发中心总经理 戴莹
 
说到题材,刚从莫言故乡高密赶回北京的梁振华深有感触,他表示:“对于创作者来说题材并不是最重要的,独特性才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关键。”莫言《白狗秋千架》里首次提到的“高密东北乡”让人印象深刻,就是因为那份与众不同,因为那是作家莫言独一无二的精神原乡。
 
正如梁振华所言:“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写作者都有自己心灵的起源,但是并是写作者都能找到故乡和自己写作之间的精神脉络。网络文学的创作也是一样的,当前市场上各种题材一定程度上已经穷尽了,关键是求新求异。”
 
陈肯表示:“在看一个IP的时候,有亮点是我非常关注的。一个是可挖掘的人物角色,一个是能够形成角色行为模式规则的世界观。”在沈嵘看来,网络文学IP和改编作品本质上是故事“讲什么和怎么讲”的问题,“IP不是打造出来的,而是源于创作者的创作冲动,只有源于初心的创作,才会产生好的作品。”对于沈嵘来说,一部网络文学作品只要在“故事、人物、主题”三个方面,有一个层面表现特别亮眼就是一个有改编价值的IP作品。
 
除了故事、人设等内容创作层面的考量,从IP改编成功率角度来看,戴莹补充道:“创新性和普适性也是爱奇艺在选择IP时的重要考量。”针对普适性,戴莹进一步解释道:“其实很多创作者,经常也会有自我独特的表达,但是如果普适性没有那么大,可能不太适合影视化。”
 
无论是IP题材,还是创作手法,关照现实都成为论坛嘉宾在选择IP时反复强调的一点。就像前段时间热播的由戴莹和梁振华合作的《怪你过分美丽》,它被行业称之为职场剧新标杆,不仅是因为它跳出了以往娱乐圈题材作品聚焦明星艺人、主打甜宠的路线,从经纪人这个独特视角切入,还因为它通过娱乐圈照进现实,让更多人关注到了职场女性初老症这个问题。
 
\
 
破圈·IP如何改?
内容过硬只是网络文学作品成为IP的第一步,如何让更多人看到网络文学的IP价值?这是网络文学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在嘉宾们看来,网络文学IP破圈的过程,其实是选择与平衡的艺术。
不同的内容呈现形式逻辑表达是不同的,IP改编尊重不同内容表达的逻辑至关重要。黄海认为:“网文故事有它自身的逻辑在,很多作品不一定具有符合影视化的戏剧冲突,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作品的固有原理。”在他看来比起影视作品的商业价值,一部作品背后的社会价值更加巨大,“IP改编过程,一定程度上就是情感共鸣最大化的过程,找准核心价值至关重要。
 
\
编剧 黄海
 
在陈肯看来:“IP改编,一方面是粉丝认同,一方面是市场考量,需要找到两者的平衡点。” 但在他眼里原著的核心价值也是重中之重,一定要弄清楚原IP能真正打动观众的东西是什么。
 
“如何与IP原著进行对话和改编,这是一个关于方法论的问题”,梁振华谈到,“不管怎么改编,小说核心的精神、主题意旨不能动,这一点其实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要‘尊重原著’。”但在梁振华看来,尊重原著不是尊重原著表象呈现的东西,而是尊重原著的精神,也就是核心价值。
 
\
编剧 陈肯
 
那么,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论坛上梁振华从三个层面给我们带来了启发。
 
第一,是个性化,任何改变一定是一次能动性的创作行为,忠实与背叛不是衡量IP改编成功与否的唯一砝码;第二,要注意到时代审美潮流的更迭,IP一定跟互联网相关,轻逸、迅捷、交互、架空、童年等都是互联网时代IP的美学特点,在改编的时候首先要认识这些特点;第三,就是细节呈现,心平气和地看待改编这件事情,有了个性,风尚的注入,还要考虑到没有看过原著的更广泛的大众,从细节着手,接地气地改编。

\
教授、编剧、制片人 梁振华
 
裂变·如何把握大势?
随着网络文学IP商业化开发的逐渐成熟,网络文学IP多维裂变成为一大趋势,那么在初步尝试的基础上,未来网络文学IP的多维联动、全产业链开发又该怎样持续?
从网络文学平台角度出发,李正表示未来有两大趋势已经凸显。第一,我们现在从阅读方式来讲,随着数字化、5G等技术的发展,未来阅读方式会更加强调交互式和互动性;第二,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未来内容的创作方式也会有所改变,内容共创趋势已经逐渐显现。
 
梁振华用“类型深挖、提升审美、回应现实、形式创新”概括了网络文学IP的可能性和自己对行业的希望,黄海则更多流露出因为变化带来的担忧。黄海表示:“世界会变、观众会变,观众变了我们的创作也会有一些转变,每一部作品的点击量背后,每一张电影票背后,其实都是人在关注你、认可你,当世界变化了,我们的创作还能感动多少人,这是我们未来要想方设法去追求和尽量去实现的。”
 
沈嵘则希望未来网络文学行业能够走上越来越成熟的良性创作道路,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有更多人加入到这个行业。在他看来:“高手在民间,只有大量的作者出现,才有可能产生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作品,在网络文学IP源头足够丰富的情况下,影视化改编就能更好地进入到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当中。”
 
\
编剧、导演 沈嵘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学的IP裂变正在产生更多可能,但无论何时,从心出发,尊重不同内容表达的内在逻辑,抓住网文IP的精神内核,才能让IP力量更好地赋能网络文学,助力网络文学可持续发展。
 
结语
与国外IP产业发展相对成熟形成对比,我国网络文学IP开发还处在初级阶段,无论是在经济层面还是人才层面,我们都有更大的成长空间。论坛最后,大会分别与北京信托和培源·青年戏剧人才培养及剧目孵化平台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从经济与人才层面开始,中国网络文学IP化发展或许在未来会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如果从1998年蔡智恒在台湾成功大学网络论坛上发表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引起轰动算起,中国网络文学发展也才进入第23个年头,20多岁的年纪,正是大步向前的好时候。